加载中…
个人资料
刘明-慧
刘明-慧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730
  • 关注人气:13,1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她,就不要扮演她妈妈 --- 识别灵魂模式之一

(2011-12-16 16:39:02)
标签:

心理学

分类: 心理学和心理辅导

     生命的本质是付出而非索取,爱她,就帮助她学会给予!

                                                                                                   作者:刘明慧

 

在沟通室里,我往往会在辅导临近结束的时候,引导来访者找到自己的人生使命,结果令我惊讶的发现:有大部份在痛苦中挣扎着的灵魂,寻找自己人生使命的时候,都希望能通过肉身做些帮助别人的事。这样的结果让我不得不相信:人性的本质是善良和慈悲的,生命的本质真的是付出,而不是索取!

帮助人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弄不好,还会好心办坏事,害到人。那么我们究竟该怎样理性的帮助一个人呢?

首先我们要有一颗宁静的心,不被他们的情绪牵着走,时刻清醒的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同时,我们要有一双慧眼,先弄清楚自己的灵魂模式,进而识别他们的模式,才有可能帮到他们。不然强大负面能量的共振,会让我们非但帮不了人,还把自己弄的很狼狈。

 

 

一、识别不肯成长的人生模式之一:哭泣型

 

这样的人就算很大的年龄,可能已经三四十岁了,还很喜欢哭。而且他们有一个特点,喜欢向“理解”她们的人哭。

如果她有了伤心事,而你很“荣幸”的成了她找的人。毫无疑问,你会在旁边使劲安慰她,站在她的立场上说话,她会很快感觉遇到了知音,你也为自己帮到了人感到很高兴。你和她的小我都得到了某种意义上的满足。

接下来,你们两个之间的游戏开始正式上演:她每次一遇到问题就会找到你哭泣。对于你的一些建议,表面上好像听的很认真的样子,让你误以为自己成功的劝解了她。实际上,回去之后没有丝毫改变。她被你的同情之心喂养着,娇宠着,小我更加肆无忌惮的一次次发作,终于,你觉得自己很无力,甚至感到有些厌烦。不想再理她了。

   而她呢?绝对不会因为你不想理她了,就有所觉悟,她会再去找另外“理解”她的人去,如此反复。。。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她的潜意识深处,其实根本就没有把你当朋友,只是把你当成了她的“临时妈妈”而已。您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哭着找妈妈,是多大的人才干的事情呢?5岁以前的小儿,对吗?

这种模式的人其实很可怜,她的灵魂被牢牢的卡在了过去的某个点,在那个点,她遇到了困难,有可能是小孩子之间的一次打架,觉得自己吃了亏,她哭了很久,很伤心,结果妈妈一出现,就赶快的安慰她,并带着她去找那个打他的孩子理论,这个对她来说天大的难题很快被妈妈解决了,在当时她获得了心理上极大的满足。

这种美好的感觉和记忆深深的烙在了她的脑海里,她迷恋着那次妈妈给她的那种虚假的满足感。于是一遇到问题,大脑自然就联想到了那一幕,不由自主的哭着去找妈妈以寻求那种感觉。

还有一种可能就是,从小到大,妈妈一直包办着她生活上的一切。她在无微不至的呵护之下,早已丧失了独立思考和做事的能力,结果一遇到问题就哭着找妈妈。以为只要找到妈妈就万事大吉了。

这种人生模式的人就算已经长大了,也依然会顺着惯性,遇到问题就去“找妈妈”,当然她不会再去找自己的亲生妈妈,因为亲生妈妈已经没有办法“理解”她了。而是去寻找“理解她的妈妈”。这样的模式,严重的阻碍了她的成长。

 

二、想帮她,必须拒绝做她的妈妈!

 

和大家一样,我的生活当中,也会遇到这样的人。就在几个月以前,就有一位到我们这里实习的老师,玩起了“找妈妈”的游戏。

那时,她的表现很可能不会被学堂老师所接受,她本人却有很强烈的留下来的愿望。怎样才能帮到她呢?我想:如果她发现了自己的问题,就有可能会改变,学堂的老师都是很有修养也很聪明的一批人,说不定会因为她的改变而接受她。

抱着这样的妄心,我和她谈了一个多小时,当我告诉她:“你的模式是小孩子模式,需要改变”时,她很恳切的说:“您说的太对了,太受用了。”我说:“你能理解就好了,因为理解是改变的开始”。然后我就准备离开,结果刚一转身,就听到她说:“刘老师,我很感谢您的这番话,您能不能抱抱我?”我当时哭笑不得,马上明白自己错了,一个多小时白白的浪费了,说的话一点都没起作用。她依然在玩儿小孩子找妈妈的游戏,只是这一次,她很“不幸”的找到了我,我太了解这样的灵魂模式,自然不会和她能量共振。

我很平静的说:“我不能!因为你不是小孩子,我也不是你的妈妈!如果我抱了你,你找妈妈的愿望就成功了!”她很诧异,无论如何都想不到我会这样回答。

其实拒绝她依然是为了帮助她。对于觉知力不是太强的人来说,讲道理是没有用的,我必须在行动上对她“冷酷”一些。就算她觉得受到了伤害,就算她有可能会记恨我,我也必须要这样做,只有让她感觉到痛,她才有可能会改变,才有可能会重新审识自己原有的模式。如果我选择与她共振-----拥抱她,我自然可以得到一些诸如“刘老师很慈悲”的虚名,但是对她毫无帮助,甚至会害到她-----加深她“找妈妈”的记忆,令她失去改变的机会!

当然,至于她是否改变了,或者又去找别的“理解她的妈妈”了,那就不得而知,我该做的都已经做了,心无挂碍。而她后来还是离开了学堂。

“小孩子找妈妈”的不成长灵魂模式并非不能破除,关键也取决于本人的觉知力和改变的愿望。我在武汉的一个朋友,也喜欢找妈妈,生活中遇到一点挫折,就会找我哭诉。我刚开始很注意听,同时安慰她并给她一些建议,她也能很快的理解。如此反复,很快我发现这样做根本就帮不到她。所以,当她再来找我的时候,我故意嘲笑她:“你又来找妈妈了吗?你可要看清楚哦,我不是你的妈妈!”结果她一愣,随即大笑起来,发现自己的模式居然如此的荒唐。后来她开始回归本心,去关注内在的东西。这样的人其实只是被自己一时的无明给障住了,只需要你轻轻的点拨一下,马上就能醒悟,也说明她的灵魂其实是愿意成长的模式。

 

三、面对女儿的哭泣

 

也许有人会问: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找上门来该怎么办呢?我本来就是他的妈妈!总不能像上面的说法去做吧?

当然不能!面对孩子的时候需要处理的更加谨慎小心。

一个月前,我14岁的大女儿回到家里,看到我就说:“妈妈,我好想哭!”说着就想往我的身上靠----希望抱着我痛哭一场!这也是她潜意识中想获得妈妈的爱与支持的表现。

如果是在她5岁以前,我会毫不犹豫的把她抱在怀里安慰她。现在她已经14岁了,根本就不需要身体上的呵护,因此我绝对不可以在此时此刻迎合她!否则我就给她种下了佛家所谓的”“因缘种”,这个“因缘种”将会伴随她的一生。从此她就会很依恋这样的感觉-----请注意:不是依恋妈妈,而是依恋妈妈给她的这种感觉!一旦这样的感觉植入她的潜意识,她就再也长不大了!以后遇到问题,她会不由自主的去寻觅这样的感觉,这对于她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目前,她更需要的是心灵上的支持和帮助,我必须用更智慧的方式让她感受到来自妈妈的爱与支持。

     我不动声色的往她侧面闪了一点点----- 恰到好处,不能闪的太远,否则会让她误以为妈妈不爱自己。我让她坐在我的对面,笑眯眯的跟她说:“好吧,想哭就哭,这里有纸巾,也有妈。”女儿在NLP课堂上听我讲过,哭的行为就是想找妈妈的行为,所以听我这样一说,觉得很搞笑,想笑却笑不出来,结果把表情弄得很古怪。最后终于还是大哭起来,哭了一会,还不忘悄悄看我一眼,观察我的表情。我知道,此时她最希望的是我陪着她一起落泪,这样她的小我就获得了满足。这种满足感会伴随着她,等到下一次她再遇到了挫折,就会去寻找同样的满足感,如果我不在身边,她就会去找别的人,这人可能是好人,也可能是坏人,这些都是我无法预料和掌控的。因此,我能做的,就是必须用我的方式来化解她的这种需要,让她的潜意识明白这样的行为是无法得到满足的。要想得到满足和成就感,她就必须要抛弃这种不需要费劲,只需要表现出无助的样子,以获得别人同情心的模式。而是去建立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价值,成就自己的积极的人生模式。

我在一旁一直笑眯眯的看着女儿,给她递纸巾。并不在意她受到了什么样的“委屈”,因为那些只是她大脑编织出来的幻象而已。我很温和的说:“你现在很难过,是不是?。。。感觉胸口像堵着一团东西似的,是不是?。。。。。”她点点头表示认同。了无痕迹的,她的情绪已经从小我的故事编织中转移到了她的身体上。果然,她开始慢慢平静下来。接着,我运用了一些NLP的技巧,给她简单的做了心理辅导。为她的大脑建立了新的链接,让她明白,她需要的所有的能力、支持、爱和力量原本就在她的身体里面,原本就是她身体的一部分,任何她需要的时候,都可以随意提取。

用了大约不到一个小时,她的情绪已经完全稳定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她开心的笑脸。我问她还想哭吗?她说不想哭了。感觉很好很充实,而且明白了在自己的身体里面充满着一切正面的资源和力量,她以后一定会很好很聪明的使用。再问她对自己之前哭着找妈妈这件事情怎么理解?她不好意思的笑笑说:那只是自己一时的愚痴,以后不会了。

我很放心的说:“那好,你上学去吧。”她很开心很清脆的声音跟我说再见。

 

       

    下一篇:不肯成长的灵魂模式之二:倾诉型。(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