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八至诗

(2021-06-21 22:57:40)
标签:

阅读札记

分类: 散文

                                  〔札记〕李建学

 偶遇《八至》诗,耐人寻味。

《八至》是唐代女诗人李冶六言诗,因字在诗中反复出现八次而名。四句诗文说的都是浅显之理,读来极富现实意义。

八至诗
    诗曰:

    至近至远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如此诗作,没有“床前明月光”那样家喻户晓,却不失为一首哲理好诗。四组对比简单明了,前三句之后的转折,方显作者本意。

 谁都知道,夫妻是最亲近的男女关系。无论肉体还是利益,夫妇才是世上相互距离最近的两个人。“至亲”莫若夫妻,“至疏”呢?所谓“爱有多深、恨有多重”,亲疏之间,更多的是难以说清的距离。

 这个周日,在家听复旦大学哲学教授王德峰的视频讲座——《当下的中国人如何选择未来: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两个半小时的讲座水平很高,不仅有中西方文化问题的探讨和精准解读,且不乏生动趣味的案列分析。当他在结尾讲到有关夫妻的话题时,听到耳目一新的说法。

 王教授说夫妻之间没有血缘,却是最密切的关系。孟子“父子有亲、君臣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之论,早已明确了夫妻有别却缺一不可的道理。王教授说夫妻谁也离不开谁,核心基础就是“恩爱”。讲到现实生活中的只恋爱不结婚现象,他说这些人缺失了“五伦”中的一轮——恩爱。

 听到这里,我把视频转发给了一些亲近的朋友。我说:“错过这样的老师,才是人生的遗憾。”

 今天再读《八至》诗,对夫妻亲疏有了更多的理解。

八至诗
    人活在世上,不容易;有一个还算温暖的家,更不容易。如何把握夫妻间的亲疏关系,是大多数人一辈子的事业。

 读《八至》诗,读到诸多启示。

                              

2021621日晨于西安•家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