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记〕李建学
十多年前写过这个题目,那时候理解得比较肤浅。
结尾是这样的两段:
换句话说,写作跟练字和画画差不多,不要看得太崇高,也不可妄自菲薄,平心静气最好。畅销书未必都是好书,公费和自费书当然不一定都是无用的书。写也罢读也罢,不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崇尚文化总是好事情,只要自己方向把得正,问心无愧,就行了。
写作,除了深深的爱,更重要的是责任。
成稿时间为2010年6月14日夜。那时候身焦力竭,正借调在陇东数字化实训基地项目组搞文案,驻西峰参与建设一个新的石油主题展览馆。

(《地火》主编韩辛编发的图文,很有意思,借以佐文。)
这几年经历了一些事,对写作有了更深的理解。
贾平凹说,写作是一辈子的事情。
我理解,除了安身立命,写作是个人爱好,也是理想追求;没有人强迫。功利之外,更多的是自觉自愿,是一种自我修炼和享受。
文坛是个名利场,更是大染缸;各色人等鱼龙混杂,作者包括评论家的嘴再硬,都不如作品本身硬。

(韩主编每天午饭后在石油文学圈发一组图文,如同加餐。)
文学史上有一个常态:不少优秀的作家死了,作品还活着。很多平庸的作家活着,作品早已死了。更多的所谓作家竭力宣扬没有多少文学性的作品,岂不知在为难读者?
曾看到一个十分脸红的段子。说古代文人喜欢手持折扇玩高雅,也流行名家在上面题字。某位置显赫但书法强差人意的名家,最喜欢给人在新扇子上题字。有一回看到属下买到新扇,欣欣然就要给人家题字。没想到这个人听说,扑通一声跪下来。名家说:区区小事,何以行此大礼?属下答:我是求您不要写。
自媒体时代,诸多读者,包括平时不怎么翻阅文字的熟人和朋友,想必早已厌倦了我等平庸的“写”。
从这个自相矛盾的角度而言,写作者很难。

(十分信服这个计算方式,每天都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就。)
好好写,努力提高文字功力;争取多发表,力争在国家级重点文学刊物上发表作品,才是正道。
需要记住三点:一是绝不能自以为作家;二是不必在意某会员之类的虚名和那些自欺欺人的头衔;三是宁可自娱自乐于孤灯下写,哪怕就一个人读,都不要自费出书再签名赠送。
写作这条河里的水深,激流险滩不少,站稳不易。谁都要养家糊口,安心写的时间有限。呕心沥血几十年,能有一二文字给人温暖,就是成就。

(2020年冬天,在一个培训班上交流读写体会;朋友发的微信存记,不一定讲得到位,应该都是真实感受。)
2021年3月25日晨于西安•家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