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李建学
郜玉梅是秦安人,生长在玉门油田水电厂。她七岁不满就随父母到了庆阳,在马岭公社念的小学。
郜玉梅高中毕业的那一年,高考制度恢复了。她也稀里糊涂跟同学去考,差二十多分与大学无缘。郜玉梅的理想是当一名小学教师,实在是喜欢跟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一起。可是,沉重的家庭负担重,很快打消了她复习再考的念头。郜玉梅在家待业半年后,赶上招工的机会,她就成了一名采油工。
当了采油工的郜玉梅一拿到工资,除了买食堂饭菜票,剩下的钱都交到母亲手里,帮她操持一大家子的柴米油盐。
那时候郜玉梅的父亲在水电厂当工人,每个月四十八块钱工资,上有七十多岁的老母,下有郜玉梅姐弟三人,日子过得紧紧巴巴。郜玉梅的两个弟弟都在上学,母亲在厂部食堂打临工。郜玉梅的记忆里,奶奶经常碎着小脚,跟几个老乡到附近的地里去挖野菜。母亲总是盼着生活站分菜,她好去捡残次品。郜玉梅和弟弟都为这样的事情难为情,也只有她会低着头过去给母亲打下手。郜玉梅更愿意跟父亲去种地,家属区靠山围墙豁口外有一排窑洞,那是“会战”初期的职工宿舍,后来成了“一头沉”家庭温馨的院落。郜玉梅和奶奶住在窑洞里,门前还挖出了两坨炕面大小的菜地。父亲喜欢栽种茄子辣椒,随季节种几行玉米好攀豆角。郜玉梅就在地边上点几棵向日葵,也种两三枝指甲花。祖孙俩坐在门前看星星的夜晚,郜玉梅就会想起在老家的短暂日子,想起水洗过一样明净的天空。
郜玉梅当了三年采油工,以勤快温顺得到上上下下的好评。指导员有意培养新人,让她兼负了女工的思想学习。郜玉梅干工作会动脑筋,她总结的油井十八字管理法,简单好记省时省工,作为队上的经验在全厂推广,第一次评了标兵。就在郜玉梅递交入党申请书的那年夏天,她却不得不离开了采油队。
原来,郜玉梅的父亲不慎从高压电杆上掉下来,摔伤了腰。为了能够更好的照顾父亲,上面领导多次协商,决定调郜玉梅到新开的石油交通车上去当乘务员。那时候,从庆阳县北关的运输处到马岭北端的水电厂,每天对开两趟交通车。全程票价四毛五,解决了沿途四十多公里特别是川道职工的坐车难问题。
。。。。。。
七十年代末的长庆石油工人,油田老摄影家拍摄的史料图片。
新世纪的西峰油田,油田摄影家的经典图片。
现在的采油女工,油田网络图片。
郜采梅的根长在老郜家,她每年都要跑到秦安去给老奶奶上坟。家里除了父母兄长,郜采梅把郜玉梅当妈一样黏着,有心里话都跟她说。
2018年冬,郜玉梅从学校退了休。儿子还在上大学,一清闲下来,郜玉梅顺理成章的给小妹带孩子。郜玉梅虽然很显年轻,却没几个人相信她是娃的大姨。有时候跟在小娃后边跑,她自己也有些恍惚。
2021年2月1晨—2日于西安•家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