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事京剧名角为什么称为老板?
(2013-04-03 02:22:56)
标签:
杂谈 |
在京剧界。第一位被称作“老板”的人是清咸丰年间的徽班领袖程长庚
“程大老板”。为何称一位京剧名角为“老板”?可能是由于:从词形
上看,“老板”还可写成“老闆”,闆是指印书用的板片,那么“老闆”
的本义指最初的版本,“大老板”可引申为“最权威的样本”。程长庚当
时被誉为“京剧鼻祖”,称作“大老板”也在情理之中。然而,这样的“
老板”又如何演变成管理者的呢?这需要从京剧的体制——名角挑班制谈
起。
戏班的顶梁柱,又对班内行使人事任免权。如程长庚是三庆班的班主,谭
鑫培是同春班的班主。由于是班主,自然就有经营和管理的职权。梨园界的“老板”分为:“后台老板”跟“前台老板”。“后台老板”即“戏园子老板”,“前台老板”即“戏班子老板”。戏班的“角”往往同时是班主(老板),凡常年性戏班,衣箱道具多为班主私有,其他演职员跟班演出属于“傍角儿”,戏班班主(“角”)负责跟“戏园子老板”分账,一般按二八或三七成分账,最高的是一九成,最低的是四六成。戏班班主(“角”)拿到分账分成后,留下大部分份额其余再分给其他演职员,所以旧时代把“角”称为“老板”,后来即便“角”不是班主,也约定俗成尊称为“老板”。这个意
义后来被广泛使用,成为“老板”最常见的义项。用以指工商业主及其代
理人的“老板”极可能是由此而来,清光绪年间刊行的《官场现形记》五
十四回中:“一家南货店的老板来了......”大概是较早使用这一类义项
的。当然,也有人认为工商业中“老板”与京剧界的“老板”并不相干。
认为“老板”之“老”是用以表示敬意;“闆”从门从品,会商店意。因
为品即品物、器物,而店总是有“门”的,遂以“老闆”称店主。不管是
哪种说法,其中“权威和管理者”的定义都是显而易见的,只是人们越来
越强调其中“权”和“势”的成分,使“老板”成为拥权得势的代名词。
凡有此特征者,皆可称“老板”,如旧时妻子称丈夫、雇工称雇主、佃户
称地主......,今天的“老板”之声更是不绝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