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艺术小资地儿:红专厂
标签:
广州旅游红专厂艺术小资 |
分类: 我爱祖国大好河山 |

最近有句流行的话: 旅行, 就是从自己活腻了的地方, 到别人活腻了的地方去. 在广州这么多年, 很庆幸, 我至今还不太感觉腻, 当然, 也常常想到别人活腻了的城市去看看, 看完, 终究还是想回家的. 本来国庆打算乘个高铁去长沙或武汉看看, 最终因为实在人太多, 不想挤, 就放弃了. 于是黄金周, 就在广州转悠, 倒还是让我发掘了几个不错的地儿, 想与大家分享一下.
两天前有朋友推荐广州红专厂. 说是广州最小资, 最艺术的地方, 与北京798类似. 我于是在网上查了查, 原来红专厂的前身是广州罐头厂. 2009年罐头厂搬迁了, 这里就被改造为城市的艺术中心. 各式各样的展馆, 画廊, 餐厅, 写字楼, 艺术工作室, 咖啡厅, 商店就在此播种发芽. 让废旧的工业厂房重新焕发出迷人的魅力. 短短两年, 成为了广州潮人潮地的代名词. 红专厂, 译作: Redtory. 也称: CAD. Central Art District. 中心艺术地.
红专厂位于广州市中心, 从黄埔大道转入员村四横路一直开到尽头就是了. 如果想了解公共交通情况, 请在网上找找, 好像有地铁. 今天我开车来的, 停车蛮方便的. 扛了相机, 拍了一些. 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有种六七十年代的怀旧感, 建筑外墙基本以红色的砖为主, 很陈旧, 甚至没有翻新过. 这里面积不大, 但是可以看的艺术馆画廊蛮多的. 走累了有风格迥异的餐厅咖啡厅, 走走看看, 歇歇拍拍, 感觉超舒服的, 尤其在秋高气爽的十月.

这几张油画是在墨西哥艺术展馆拍的. 这里除了汇集了各式各样的油画, 还悬挂了很多当地的布料衣服, 看着蛮低调的颜色和料子, 但是细细一看, 手工挺精细的, 有的还挑绣了花纹.

这是描在黑色地毯上的一幅画.

各种布料, 好像以麻质为主, 颜色很舒服, 没有发现太艳丽的颜色, 基本是素素的.

餐厅的装修都挺有感觉的.

有这个牌子的啤酒和咖啡~~.

这样的房子真的让我回到小时候了. 尤其那窗户.

绿化做得挺不错的.

今天是上班日, 没有太多人. 餐厅都静悄悄的.

路边的餐厅背后都是这么艺术范儿的图案墙.
一个陈旧废弃的机器. 我看了好久, 没看出来是什么机器~~.

各种展馆, 里面几乎没有装修, 反倒让游客有种怀旧感.

这个展馆展览了好多六七十年代的生活用品和家居摆设. 这让我想起了当年我们家从荔湾老城区的老房子搬到另外一区的新房子. 当时我主张换掉所有的旧家具, 因为实在旧的看不下去了. 可是我爸妈死活不肯扔掉他们结婚时用过的大床和衣柜. 说是有纪念意义. 那大床, 就和这张有些类似.
这是刨木用的, 小时候我们家的一些简单的家具都是我爸自己做的. 不过那真的是很小很小的时候了. 这个工具我没用过, 但是见过, 而且记忆犹新.

双喜. 祝愿大家的生活每天都喜气洋洋的.

这叫解放鞋吧, 我爸有穿过. 我不确定女士有没有这样款式的.
好有其他的艺术馆展示了很多古董, 艺术品. 例如这个花瓶, 我也不确定它到底是个古董还是不大古老的艺术品~~.
都是些很亲切的老物品. 走在这里, 我放慢了脚步, 就好好的怀旧一番吧. 童年毕竟挺开心的:).
园区还有一个特别显眼的画廊. 展览了吴冠中先生生平的作品. 这张树林里的小鸡, 售价好像三十多万.

很喜欢餐厅的窗户, 点缀得如此妩媚多情. 让人有进去坐坐的欲望.

今天太阳蛮大的. 借着午后的光线, 拍窗户是最有感觉的. 可惜我就是一拍照菜菜菜菜鸟. 
展馆的外观也挺舒服的.
中午我选择了一家有些怀旧的港式茶餐厅, 表叔. 这个装修, 不正是七十年代在香港很典型的茶餐厅风格吗?
这里是怀旧区, 隔壁有一个潮流一点的区, 我在潮区吃完后, 才发现的这里. 下次一定坐到这边来.

吃了一盘之士肉酱意粉, 到现在还撑着~~.

我想这里我还会再来吧, 今天开放着的展馆没有全部参观, 而且, 我还想下次尝尝别的餐厅.
远处还有个烟囱. 这里的路名还保留着当时罐头厂的路名, 比如冷冻区, 冻肉区, 保鲜区这类的.
安静的休息区. 好多美女在这拍艺术照呢. 各种pose各种美呀.
离开前口渴了. 在一家叫 Wine & B. 的餐厅喝了杯果汁. 这家有些美国餐厅的风格哦.

这里很幽静, 只有两张桌子有客人. 餐厅的风格是东南亚风味的菜式. 下次倒是可以来吃个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