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我在讲《黄帝内经》的时候,会加入自己的理解”
(2010-03-01 17:15:40)
(续前)
中里巴人说:
过一种心灵生活,多美呀!
知识多了是力量吗?知识多了不是力量,知识多了有时候是负担和绳索,善用知识才是力量,
否则知识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不能连接心灵的时候,知识甚至就是杂质。
为什么说我想要通过我的书、说的话去传递一份感情呀?那也是用心灵的阳光去照亮他,照不亮他的时候,他也只是个工具。就是说触及你灵魂的、能够进入你心灵深处的、长驻下来的才是真正的知识。为读书而读书,那不是知识。是废品、垃圾。
我看《黄帝内经》和人别看《黄帝内经》有哪些区别呢?《黄帝内经》上就有这一句话:知其要者,一句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什么叫流散无穷?就告诉你,学一百本、一千本也没用,越学越迷糊。所以我们学习,要知道什么是值得学的。
比如书上边是这么注释的,我觉得跟我心里感知的不一样,不一样的东西呢,我就没感觉,我也不会去讲,就把它先放到一边儿。
我直接讲我能够理解的知识。你们理解的是你们的东西,我为什么不能把我理解的东西讲出来呢?而且我讲出来的东西带着我的体温,我的情感、感悟,以及我心里产生的这种触动……
这样我再去讲的时候,大家才能真正感同身受;我自己都还没理解呢,光讲书面上那些知识?没用,不会得到大家的共鸣。
有人会问,说你看《黄帝内经》也没多长时间吧,那么一部经典,你觉得你读懂了吗?
我不敢说读懂,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体会。
所以我在讲《黄帝内经》的时候呢,就会加入自己的理解——大肠为什么属于“传导之官”呀?还有什么叫作“变化出焉”呀……
然后,渐渐地,我会找到对身体新的解读。
我绝对不按书本上的逻辑走,完全信任我的直觉、我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怎么来的呢?我也不是什么阻碍都没有,有时候看到哪句话,觉得缺少点资料,我也想过,是不是要多找点儿别人的注释来帮我解释这个问题?但是不行!要是这么找我就把路给堵死了。我完全要自己的体悟,不能总是依赖别人给我的什么东西。
源从活水来,只有我自己按当时的这种感觉体会到了,我才能够流畅地把《黄帝内经》讲出来。
就说这个《黄帝内经》,有多少人死读经,有的人将《黄帝内经¬》整本的背下来,但是哪句有用?他不知道!因为他没有对《黄帝内经》动心,没有他自己的真心在里面,老是根据别人的注释,怎么能获得自己的感悟呢?
比方说
“内经”里的“独立守神”这几个字真的很棒,真是不得了!
守神,守的什么神啊,守的就是一个真心。有了真心,也就什么都有了;如果没有真心一切都没有意义。
有人很勤勉,学富五车,书到用的时候,哪个都不会用。
这种学习没有用,就当是说你要一辈子挖的都是草,种的都是枯枝败叶的,你会有收获吗?不可能啊。良禽择木而栖,学习也是这样,要找对方向。但是为什么好多人看不到?就是没有真心这根火柴来点燃它。
其实,对于大众来说,读《黄帝内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特别需要有一个心灵的小手电筒去照亮他。当你照不亮他的时候,他就只是个知识。而且难解其意,无力行舟。
那个小手电筒是什么?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灵性和悟性。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