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针环球游

标签:
中医田原程莘农针灸杂谈 |
分类: 连载《21世纪中医现场》 |
学针灸干什么?总理说,在我们国家当总理啊,跟你们国家不一样,我们不当总
理了呢,还可以当医生,可以回家开诊所、开医院。我啊,如果不当总理啊,我
就当我的针灸医生去,所以我要到中国来学针灸……
田 原:程老,您在国外的名气比国内大,听说瑞士的前总理也是您的“粉丝”?
程莘农:那个总理呢,也不是专门来跟我学针灸,他到中国来,是到我们班里来学习针灸,当学生。他自己就是个洋医生。他说在国外,当了总理,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选上你了,你就当总理,但不可能老当总理呀。不当总理了,自己愿意干点什么,就干点什么。所以他决定做针灸大夫。(笑)
田 原:这是哪年的事儿了?您还记得他在班里学了多长时间吗?
程莘农:10多年前了。那个总理有40多岁吧。他不是一下子就学完的,先来学了一个月,平时有时间就再来补习一下。
田 原:结果就被针灸迷上了,也迷上了您。很早以前,媒体就有报道,您是最早研究经络现象本质的人。您的《循经感传和可见经络现象的研究》获得了世界文化理事会的大奖,还记得开始研究经络的事儿吗?
程莘农:就在南京啊,我们画图,手绘,记录。脏腑、经络,这两个是中医的核心。一定要搞明白的。
田 原:后来由您主编的《中国针灸学》,在国外被翻成多国文字,被作为国外针灸考核的标准教材。您还记得当初编书时的事儿吗?
程莘农:记得啊。原来呢,是我们南京中医院校编写针灸学教材。为了编这本书,成立了一个小组,组里有十几个人,我的同乡就有6、7个,都是本科毕业的。那时候编的书都是油印本啊,好不容易。那是真抄啊,用笔一个字、一个字地写。编的时候呢,大家分工,因为我是组长嘛,就由我做主编了。编穴位篇呢,由严学范负责,他是我过去的同事;治疗学呢,就由大家负责。以后呢,这本书先在南京印出来了。但是那会儿国家规定书上不写主编,就写校印主编。
田 原:您那会儿30多岁吧,很年轻呢,做那样一本书的主编有难度吗?
程莘农:难度很大。因为它是讲义嘛,要当中医教材的。我们是五个人一台显微镜,两个人一个听诊器,不是每人一台。那会儿很不容易的。
田 原:据我们了解,现在我们中医药大学使用的教材还是您当年的版本呢。后来您开始出国讲学,到过17个国家。那时候的讲学收费吗?
程莘农:不收的。我们的任务就是讲学。出去一次,国家给我们20块钱的补助,就那么多。所以我们在飞机场,一杯水都不敢喝的。有一次在香港转机,5个钟头没喝水,因为一杯水要8美金呢。后来啊,有一个女翻译很好,她看出来了,她从二楼办公的地方,给我们端下来两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