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里出来的药王——金世元

标签:
中医田原药王金世元杂谈 |
分类: 连载《21世纪中医现场》 |
存,这里面的关系呀,天然就是这么亲近,一旦要是疏远了呢,人就要出问题了,您说是不是啊?”
田
金世元:瞧您说的,我们都老喽。去年中医药管理局有一个“全国著名中医药专家高级讲习班”,最初就
都这些老的,有广州的邓铁涛,上海的颜德馨,江苏的朱良春,北京的陆志正、焦树德、吉良辰、还有我,
都是这些个老人儿。去年是在上海召开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讲课,长春的任继学都要上飞机了,突然
间中风了,回去了,他的研究生代表他来的。今年我们又去云南大理,老人儿就越来越少了,就我和吉良
辰,其他就是些比较年轻的了……
田
业六十年的纪念会,请金老送一本画册给我们吧。
金世元:送给你我就没有了,就给你瞧瞧吧,你看,这是我1940年在北京中药讲习所,毕业时候的照片。
田
金世元:基本上吧。全国各省除台湾以外我都去过了。
田
师资格考试,考的是中医教授。现在一般的中医教授都没您的资格老啊。
金世元:57年我就有开业执照了。但我没有弃药从医。
田
金世元:拣实在的说,我从小学徒学的就是药徒,割舍不了啊!
田
金世元:太亲近了,感情深着呢,您想想,这药本来就是大自然的精华,人呢,也是大自然的产物,也必
须依赖大自然才能生存,这里面的关系呀,天然就是这么亲近,一旦要是疏远了呢,人就要出问题了,您说
是不是啊?
田
金世元:那时候都这岁数,到十六岁就嫌大了;这个年岁小,思想也单纯,没有什么想法,学起来快。
田
金世元:都是农村的,苦啊。那个时候,在这个药行里头,没有正规学校,都是学徒的,什么中专、大
学,这都解放后的事儿;学医的还好一点儿,北京市有一个孔伯华成立的中医学院,但能有多少人学得起
呀?我是农民家庭,我的父母是比较开窍的,找个学徒的机会就让我进城了。到那儿去了以后,也不挣钱,
主要是为掌柜的干活,白吃白喝。学徒啊,是干中学,以实践为主,基础理论也有,得靠自己学。什么时候
学?白天劳动,晚上学。尤其是药房,每天晚上九点上了门闩以后,得伺候那些老先生睡觉,他们睡觉了,
这学徒的才开始看药书了。
田
金世元:对了,至少由九点钟到十一点,自己学。学什么呢,它也有基本的药书啊。
田
金世元:就是。我十四岁来的北京,就在这个“富有批发药庄”做的学徒,批发就是批发饮片,铺里还有
零售,就是抓汤药,卖汤药。学徒那几年正是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这日本人就说:西药都是正规学校毕
业,中药怎么还学徒啊?你中药必须有正规学院才行。所以伪卫生局就办了一个“北平市中药讲习所”,要
求大药店必须去俩人,一般药店去一个人,毕业后得把这个执照挂在店堂上,否则不准开业。那家家儿都得
去人啊,人家派去学的都是自己的子女、亲威,我们这东家呢,他是山东人,他的子女都干其它行业,不干
这个,在学徒当中找一个吧,就让我去了。我估计掌柜的瞧着这小孩儿挺聪明的,第二呢,个头儿挺矮也卖
不了大力气(笑),就让他学去吧。可是白天还得干活儿,晚上学去,多长时间呢?六点钟去,九点半回
来。
田
金世元:这个学校还挺气魄,天安门里头西朝房,就在那儿学的,它是二年毕业。但是中药哪儿有人教?
都是中医教,那老师都是北京著名的中医师,有的是末代御医呀,了不得。那时候我就偷偷地想:我在药行
里毕竟是一个行业,再学点儿医术,将来干这个不成我就干那个去,这多好啊!就这想法。但是中医基础理
论的四部经典不好理解,挺吃力的,怎么办呐?机会不容易,我得狠练,得狠背。我就背呀,背呀,狠背了
二年,哎呦,难背着呢!(笑)
(这天安门里头西朝房,现在已是国旗护卫队的营房。这个国家最威风凛凛的一群男人,他们每天朝夕进出天安门两次,倒是与十六岁的金世元远隔时空而望。)
田
金世元:中药就是基本知识,重点是学习中医啊,所以我这中医底子为什么好……老师太有名了,我学得
也扎实。
田
金世元:就是从这儿打下底子了。1957年我考中医大夫那会儿,也很有意思,通知让我考试去,我发怵
啊,不敢告假,拖了很长时间,才跟科长说我这儿有通知,明天叫我考试去,考中医。党书记就来找我了,
他也是一个老中医,解放的时候是山西省卫生部部长,他说:你怎不早跟我说呀,早说放你两天假复习去。
我说我没敢跟您说,书记说那你赶紧回去吧!我说我哪儿回得去?我这还净事儿呢。我那时管药材质量,这
药材合格不合格,我不盖章不能入库,有些东西还在北京西站搁着呢,我得把这些都处理完了,才能去考
试。
说:唉哟,你怎么这时候才来呀?我说都走了?他们说不碍事,是他们不会,这还有一口袋题呢!(笑)那
时候考试题,还摇呢,摇出来一个往黑板上写,再摇出来一个往黑板上写。
田
金世元:对对。六七道题吧,他们说你成不成?瞧这个题,我说这还不简单嘛,这些原文我都知道;我就
先写原文,然后在底下写注释。结果考完了,都答上了。差一道都不成的。58年公布的成绩,你猜有多少人
跟那儿考试?1930人,就考上160人。为什么呢?因为解放后,一些地主老财都有点文化,都看点医书,都
看病,到处挂牌,都叫中医;后来就都给清出去了。都没考上啊!
路医院也刚成立,都需要人;后来我们经理急了,坚决不放我走,说懂医懂药的,我这儿还没人呢,你贵贱
都不能走。
田
金世元:你不能选择。后来我也是一再要求,我干这药行是从小的基本功,中医我也是下了功夫的,常人
吃不了的苦我都吃了。背那个《黄帝内经》、《伤寒论》,每天我都定出量来,必须熟背。太难背了,背完
了还要理解,而且多少名家评论你还得一字一字念,《伤寒论》有多少名家进行评论?你都得看了,只有看
了那个才能开窍。光背完了哪儿成啊。
田
金世元:对。有时候一反应就出来了,另外我看的杂书也多,所以说我学中医呀学的不容易……
田
金世元:后来用上啦!从1952年开始,那时期还在私营呢,我每个周末回到农村,就开始给百姓看病,我
是有正式医照的。一直到1956年的公司合营。
田
金世元:不收,义务看病。
田
金世元:我老家就在望京那儿,他们进城就买药了。所以说那边儿十里八村的没有不知道我的,我没要过
一分钱。后来呢,药材公司不是没叫我走吗?就为我成立一个医务室,我就一方面工作,一方面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