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很多商业设计公司的文字宣传,留下印象的不多,能够有清晰思想的更是少之又少。
前不久,接触了一家来自法国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公司,不是声名如雷贯耳的那种,但它的作品图册前言,却引起了我的兴趣。其中,对于当今城市规划和建筑的发展趋势、可持续发展的阐述清晰到位,而且言语轻松。所以,不怕花力气摘录下来与大家分享:
“——设计当代优秀的建筑和城市规划作品,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创造居民的享受空间。
无论是建筑师也好,城市规划师也罢,今天的设计师不能再满足于熟稔自身的行业,跨学科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资质,项目设计需要触类旁通,需要学科间的融合。传统上的建筑设计所依然感受到建筑外形设计的局限,我认为,建筑设计所的第一要义就是它本身的现代性,其麾下的设计人员应该凭借聪明才智,集思广益的寻求方案,以回应日趋复杂的项目。英美和荷兰的同仁早已率先在各级整改项目里融入建筑设计师的参与,通过后者的分析、预期和建议来丰富和充实项目设计。
我们面临的新现实
今天的城市居民和管理者要求设计师目光高远,要求作品和谐统一。从前的设计仅仅考虑住宅、交通和各种设施,因而建筑和规划专业泾渭分明,这样的思路已经过时。另外,我们今天设计的对象也常常不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片“聚居地”:在这样的一片天地里,各种民生和社会的需求自然的萌发。更准确的说,空间的轮廓变得模糊散淡,其间记录着五花八门的需要。无奈人们依然承受着政策和区划的束缚,只能改变和创造自己的工作方式。
所幸城市的管理者和业主们并不因循守旧,他们大都深知城市需求的庞杂繁复,深知20世纪的功能分区和层叠的行业规划已经无济于事,他们要求设计者能够驾驭(抑或轻松的看待)层出不穷的专业手段,更全面的展现一种发展的视野。
当今的建筑师和规划师们要面对纷纭共存的复杂空间,这里面蕴藏着时间的沉淀和四射的活力,只有协调众家分析方能勾画出社会的潜在需求。我们把这样的新挑战称为可持续的城市设计。
面对新的需求现状,“常规”的专业领域(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景观设计)已经无法切中肯繁,设计师必须打破疆界,携手合作。
作为建筑师,他不能满足于工作和报酬的平衡,他应该贡献高品质的工作。建筑设计越来越多的需要超越极限,采地域之精华;如此,建筑师方能提升境界,哪怕有时感到不堪重负。
城市规划的概念和手段也不断的受到质疑和重新界定。30年来,城市“规划”引领风骚,(交通、网线、地产)专业堆叠,彼此隔绝;今天,取而代之的“城市设计”,后者以公共空间的品质为本。当今的城市规划急待思考聚居区的发展及其与景观的相容性。这种全新的思维高度与“美景只在城门外”的观念大相径庭。从此往后,广义的景观常常囊括五彩缤纷的城市肌理和经济活动,其中包括所谓的自然空间,两者的共性仅仅在于共享同一个城市重心和网络。这样动态的城市现状有推进发展的作用(比如交通线路对周郊村镇的影响)。无论从广度上讲,还是从决策程序上讲,这种设计思路已经完全不同与人们所谓的城市规划项目。
上述设计现状是社会发展不容置疑的诉求,也是当代设计事务所必须正视的现实;他还表达了一种过去国家包揽时代所没有的民主共享理念,因为整改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各个方面的凝聚力。
建筑师和规划师要走出各自的专业藩篱,在项目的初期就要共同抓住问题,并自始至终的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或是给出战略性的意见,或是相互协商,或是提出看法,或是身体力行。当今的设计组织关乎“集体智慧”,关乎多取向、多步态的多元设计理念。
——帕特里克 夏瓦纳”
看多了言语晦涩、似乎有意让人弄不明白的所谓学术文章后,再看这段观点明确、表达清晰的文字,感觉轻松而又愉悦。
我相信,绝大部分的建筑师和规划师是没能真正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生态和绿色,也不仅仅是发展过程的渐进或留白。
总结一下这段文字:当代城市功能已日趋复杂,生活也日趋多样,对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需求更丰富和充实,对设计师的要求不同以往。
规划建筑师:
从设计能力转变为多专业的驾驭能力;
从专业设计师转变为跨学科设计师;
从彼此隔绝的专业堆叠到自始至终的多学科协作。
规划学科:
从城市规划走向城市设计;
从创造理想城市转变为促进城市更好的发展;
从功能加交通的城市转变为空间界限模糊的聚集地;
从一步到位的静态规划转变为动态的推动城市发展的规划;
从单线条的空间转变为纷纭共存、有着时间沉淀的复杂空间。
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更多的立足于欧洲那些成熟而又变化复杂的都市,但我认为,中国的都市也正在或即将面临同样的问题。
大时代下,校园中或是刚步入社会的建筑青年,对未来激情万丈而又迷茫不知方向。我觉得,这段文字可以进入大家的教科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