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调解室的故事10

(2010-09-16 11:01:34)
标签:

杂谈

2007年9月,女甲猝死。同年10月1日,甲夫以甲女儿(已独立生活)的名义与甲姐、甲妹订立如下“继承协议”:

第一,甲女儿继承甲全部遗产。第二,甲女儿给甲母(姥姥)一万元;给甲妹(老姨)一万元;给甲姐(大姨)五千元。

协议签订后,甲妹找年迈、不识字的甲母在事先签好的名字上按了手印。

两个月后,甲母知道女儿亡故,来法院起诉外孙女(甲女儿),要求继承甲的遗产。

法院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将该纠纷转入法院附设的多元调解室。

经过几次反复调解,一个月后,甲女儿再给付甲母(姥姥)一万五千元,各方和解。

评析:

这是一起常见的继承纠纷。但是,可以预见,如果进入诉讼程序,这是一起比较复杂,而且需要较高的诉讼成本支出和较长的诉讼时间(司法救济迟延)。

一、协议效力问题。“继承协议”的当事人未依据国家法律订立,如果进入诉讼程序,得到的将是对协议效力的否定性评价。

首先,甲夫在无女儿授权情形下,订立的关于继承权和物权协议是无权处分行为,特别是代女儿赠与的部分。甲姐和甲妹作为第二顺位继承人,也无权处分第一顺位继承人甲母的继承权。其法律后果只能是效力待定。

对该协议的效力完善,只能是甲女儿和甲母的追认。

而该纠纷的诉前化解,恰恰是在甲女儿给付姥姥(甲母)一笔钱后,一方面使遗产分配协议效力得以完善

,另一方面使家族内部在情理畅通的情形下,化解了纠纷。

二、此纠纷诉讼解决的高成本性。如果此纠纷进入诉讼,首先是需要聘请法律专业代理人代为诉讼。从当事人签订协议情况看,当事人对国家法基本无知。因此,法律服务成本支出在所难免。

其次,关于遗产中的不动产、股票等财产价值,需要通过评估才能确定,当事人很可能要承担此项诉讼成本支出。

第三,关于遗产范围等证据收集成本支出。

第四,诉讼费、保全费和交通费等诉讼成本是必须支出费用。

三、此纠纷诉讼解决的迟延救济性。

首先,此纠纷当事人和第三人人数较多,送达周期可能较长(如有下落不明者,则需半年以上的审理期限)。

其次,关于遗产的评估和可能出现的协议笔迹鉴定通常需要很长时间。

第三,此纠纷的法律问题较为复杂,在合议庭认识不一致的情形下,可能要经过审判委员会讨论。评议时间可能较长。

第四,此纠纷应当属于普通程序案件,按照法律规定,至少要给当事人留出30天的举证期限。

第五,进入诉讼程序,当事人对抗情绪增强,还可能发生二审程序。(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