钝感力
标签:
杂谈 |
老同事, 一别数载, 彼此间不但没觉得断篇儿或生分, 反而觉得份外亲切.
我是个急性子, 反应快; 有时候, 他说话习惯推理论证,而我听到一半儿就大概明白了,若说中了要害,他会嘿嘿一笑, 表示赞许,不再多言; 有时候,我可能会断章取义, 他则不温不火地坚持把理讲完,澄清, 总有他的频率和节奏.
我们把尘封在记忆里的那些人,那些事,大致过了一遍, 想想, 经历了不少,工作也换了不少,那份记忆却如同刀刻地一般,只是表面沾了层浮土,轻轻一掸, 又历历在目地摊开在眼前……
告别前, 他突然提及了一个词,
“钝感力”.
他讲了一个故事, 说有个人, 平日里很敏感, 对外界反应也很在意,
但偶然一次赶火车, 公交车上很挤, 有个人踩了他的脚,很疼很疼,换作平时,他可能早就急了,可那时候的他, 满脑子想的都是火车的时间,
居然没有关注到脚痛.
他继续补充说明了另一个例子, 有个人在机关里做事,
忽然有天想摆脱目前的日子,去挣钱, 挣到500万.
临了, 他总结陈词, 所以说,做人要有方向和目标,一旦决定了,就去做,不去管外界的看法和反应, 就好了.
回到家,迫不及待地百度了一下, 找到了”钝感力”的定义, 原来是这样滴.
钝感力”一词其实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
渡边表示自己早在二三十岁就痛感钝感力的重要,“这个世界不过是一场生存游戏,所以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
紧接着,渡边淳一以自己的创作经历来了个“现身说法”:“当初还是文学新人的时候,经常遭编辑退稿,并受到严厉的批评。我对这些就很迟钝,只觉得对方不采用我的稿件是因为他没有欣赏能力。如果当时因过于敏感而消沉下去,也就不会再写小说了。”
钝感力的五项铁律:
1.迅速忘却不快之事。
2.认定目标,即使失败仍要继续挑战。
3.坦然面对流言蜚语。
4.对嫉妒讽刺常怀感谢之心。
5.面对表扬,不要得寸进尺,不要得意忘形。
老同事每句话说出来,都是有备而来地, 不似我, 常常不过脑子. 不由得开始琢磨,这难道是他的忠告吗?
嗯, 无论如何,先收下,谢了, 老同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