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莺窦湖畔的散曲家

(2018-10-13 11:58:37)
标签:

元曲

尚义桥

文人隐居

分类: 悦读感悟
莺窦湖畔的散曲家                                                莺窦湖畔的尚义古桥,现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园内
        12月,在闵行文化名人来吴泾共谋国家级特色小镇文化发展的座谈会上,听到一位老师说,元末明初,闵行吴泾地区(当时属松江府)曾有两位散曲家隐居于莺窦湖畔(今樱桃河),他们的作品,今天去读仍然会觉得惊叹。可惜我孤陋寡闻,以前只知莺窦湖畔有位用朝廷所赐建进士牌坊的钱建了一座尚义桥的蒋性中,对这两位散曲家一无所知。回家一查,史书上果然有这两位名人的记载。

散曲元曲也称“今乐府”,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这两位居住在莺窦湖畔的散曲家,一位是宋子正,曾客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后来,由于“海内兵变,西北州郡毒于侵暴屠烧,而编民于死者十九”。便移居在莺湖之西,因为古代传说有瀛洲、蓬莱、方壶等仙山,而宋子正“辟室若干楹,方疏四启,昼夜长明,如洞天状。有石焉崭然而献秀,有木焉郁然而交阴。”不择地而有其乐故效东坡居士,以“方壶”为号,在莺窦湖畔过着一种隐居生活。他的曲作,倾吐了对元代社会的不满,对官场的鄙弃,对奸党的恨恶,对底层女伎的同情。如《中吕山坡羊 道情》:“布袍粗袜,山间林下,功名二字皆勾罢。醉联麻,醒烹茶,竹风松月浑无价……”“青山相待,白云相爱……一茅斋,野花开,管甚谁家兴废谁成败?陋巷箪瓢亦乐哉!贫,气不改;达,志不改。”再如《双调雁儿落过得胜令 闲居》:“青山绿水间,茅舍疏篱下。广种邵平瓜,细焙玉川茶,遍插渊明柳,多栽潘令花。清佳,寻方外清幽话;欢恰,与亲朋闲戏耍。”细细读这些散曲,是否很有点留下《潼关怀古》名篇的张养浩之曲风?

另一位是卫德辰,其六世祖曾任吏部尚书,祖父当过常州太守,从四祖起迁徙华亭(今松江),后来在莺窦湖畔定居,建有卫氏屋。其祖父著有《秋声集》,被收入《四库全书》。他曾撰《天仙子》跨过自家庭院:“搭宅庭院虽不大,花木成荫难论价。竹一带,梅一派,明月清风何用买……”后来大文人王阳明写的:山中莫道无供给, 明月清风不用钱。感觉就是从这曲子中脱胎而来的。卫德辰在乡间隐居未仕,史载其长音律、工书法,书学欧阳询,小楷临《化都寺邕禅师舍利塔铭》而闻名,名列明初陶宗仪编的《书史会要》。他的散曲很优美,如【双调】《殿前欢》碧云深,碧云深处路难寻。数椽茅屋和云赁,云在松阴。挂云和八尺琴,卧苔石将云根枕,折梅蕊把云梢沁。云心无我,云我无心。《懒云窝》懒云窝,懒云窝里客来多。客来时伴我闲些个,酒灶茶锅。且停杯听我歌,醒时节披衣坐,醉后也和衣卧。兴来时玉箫绿绮,问甚么天籁云和?两位散曲家均被明初朱权所撰《 太和正音谱》所录,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可惜沧海桑田,现在两位名人的遗迹已堙没难寻了。

莺窦湖畔的散曲家                                     米芾著名书法也曾提到莺窦湖,但其可能是指苏州吴江同名之湖莺窦湖畔的散曲家
莺窦湖畔的散曲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长寿心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