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山上“琅琊阁”


标签:
傍名剧假古董文化传承 |
分类: 世相杂谈 |

随着电视剧《琅琊榜》的热播,一些风景名胜区闲不住了,争相傍名剧。比如,明明是根据一部没有具体历史年代的虚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可是江苏南京、山东等地都展开了“琅琊山”归属地的“争夺战”。安徽滁州琅琊山管理方更绝,干脆直接把山顶的“会峰阁”更名为“琅琊阁”。尤其好笑的是,落款居然署名苏轼,据说后来在网友的“炮轰”下,他们自己也觉得实在不像样,悄悄把苏轼两字抹去了,但那块匾依旧高悬亭上。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凡念过中学的朋友,应该对欧阳修的名篇《醉翁亭记》都很熟悉。会峰阁原名“会峰亭”,虽然并非与欧阳修的年代同期建成,但也是始建于明朝的古建筑,后来抗战时被烧毁,于上个世纪80年代重建,并改名为“会峰阁”。是一座高24米、分上下五层的仿古建筑。可如今“琅琊”吃香,居然让“会峰”下岗了。
为了争夺“琅琊阁”大名,各种媒体热闹了好一阵子。先是有微信和文章“考证”,剧中的“金陵”是指南京,其中“琅琊山”、“琅琊阁”其实就在栖霞山附近,还追根溯源说,《东晋都建康图》中栖霞山东边有个“琅邪县”,“琅邪”正是“琅琊”的古字;但山东方面马上说,“琅琊山”和“琅琊阁”,其实来自山东东南沿海的古琅琊郡、琅琊台……安徽流传至今的琅琊山当然更不买账,于是活脱脱上演了一出三地争傍 “琅琊阁”的闹剧。
老夫落伍,也没看过这部电视剧。度娘上找了一下,小说原文说:“南朝梁时,琅琊阁位于琅琊山顶,是天下最神秘的地方,每年都会发行各大排名榜单,是为‘琅琊榜’……”其实,按照这一描写,我以为一般读者首先会想到滁州的琅琊山,如今的换匾更名之举,明显是画蛇添足。幸亏浙江雁荡山风景区没发声,如果他们也像以前张家界那样,因为电视剧《琅琊榜》到这里来取过景,就把相关景点改名,那“三地争傍”岂不变成了“四地争雄”?
谁都知道,景区傍上热播影视剧能带动旅游业发展,当年谢晋的一部《芙蓉镇》电影,让原本默默无闻的湘西小镇人满为患,满街都是“刘晓庆豆腐店”。老谋子的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让山西乔家大院也变得游人如织……这些景区都是借了电影、电视剧的光,变成了旅游热点。但滁州琅琊山古亭改名之举却实在是弄巧成拙。黄鹤楼因崔颢而闻名,岳阳楼因范仲淹而传世,滕王阁因王勃而享誉,琅琊山也同样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让人仰慕,何必要引进一个假古匾来证明自己呢?尤其是那里两米多高的的《醉翁亭记》碑,正宗的苏东坡墨宝,如今他们不吸引游客去探访真迹,反而造一块假冒苏东坡题写的“琅琊阁”匾额来糊弄游客,不是贻笑大方么?

南天一柱名字美,可惜金钱遮望眼。垂涎当红阿凡达,改称哈利路亚山。
荧屏忽爆琅琊榜,三地展开归属战。滁州手段更叫绝,为求时髦舍名篇。
会峰阁改琅琊阁,假冒苏轼真迹现。人文传承景观魂,争名逐利终觉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