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不为人约黄昏后


标签:
元宵灯会中国情人节古诗兔子灯情感 |
分类: 时尚边缘 |
蛇年豫园灯会
今日元宵,上午天空湛蓝,昨日尘霾全消,看来晚上月亮也许能露脸了吧?记得前两年有人说要把元宵定为中国“情人节”,理由就是欧阳公曾有名句:“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因此认为这文化底蕴至少胜于阻隔情人相会的七夕节了。我觉得这理由也未免牵强,其实元宵节在古代也称灯节,就是个以游街赏花灯为主的大众节日而已。有诗为证: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唐崔液)
你看,平时城内严格宵禁,只有元宵才可以“彻夜开”,难怪老百姓欣喜若狂了。据说这元宵赏灯的习俗是从东汉明帝时期受佛教影响而来,后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而且看灯的同时还能观看免费表演:“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三百内人连袖舞 ,一进天上著词声。”(张祜)能容这三百朝廷舞姬表演的场所,那该是很大的广场吧?还有“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姜夔)你看,人挤人,把头饰钗钿都挤掉了,连风雨都不能阻挡观灯的人潮,可见当时灯会的吸引力了。想想如今去豫园观灯要买好贵的门票才能入内,不禁有点“九斤老太”的感觉了。元宵诗中数李商隐的心态最尴尬。某年他身不在京城,既想念那里闹元宵的盛景,又不好意思参加乡间老百姓的闹元宵活动。于是留下了四句诗: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那种怅惘的心情今人是无法体会了。
当然,古人那么多的元夜诗词里也确有写爱情的,但属凤毛麟角。我觉得辛弃疾那两句最堪回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从秾艳一下子转入清淡,以自己深藏不泯的柔情寻找他生命中的女子,那种意境才叫一个美呢!

前一篇:情人节,我正读巴尔蒙特……
后一篇:莘庄公园赏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