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孔府大门清代纪晓岚撰的错字对联大概最有名:联曰: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那个“富”字,将“宀”顶上的一点写成“冖”了,据说取“富贵无头”的寓意。那个“章”字,将底部的“十”的一竖向上延伸,穿进了“曰”,变成“田”了,据说取“文章通天”的寓意。

济南趵突泉闻名天下,那三字据说是明代胡缵宗手书,胡缵宗不但是个官员,还是位书法家,突字当然不会写错,但那碑上的突字却少了两点和一折,胡缵宗本人也从未作任何解释,据后人揣摩,是寓意水势太大,把两点和一折都冲走了。

武汉黄鹤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从有了崔颢题诗,连李白也“有诗吟不得”了,但那里苍劲有力的“壮观”两字据说是李白手迹,如仔细看就知奥妙,他把壮字右边的士写成了上短下长的土,还在右上角加了一点,据说这是诗仙酒后所书,他认为黄鹤楼比壮观还要多一点壮观,所以写成了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字。
扬州大明寺平山堂,有块〝风流宛在〞匾额,四个字竟有两个错字:〝流〞字,少一点;〝在〞字,多一点。该四字出自清光绪初年两江总督刘坤一之手,据说是为追念曾在扬州任主政官的欧阳修所作。但欧阳修在扬州时据说是个〝风流太守〞,在扬州美女石榴裙下常弄出不少韵事。所以刘坤一在〝风流宛在〞中的〝流〞字上有意少写一点,而〝在〞字上多写一点,意思希望为官者少点风流,多点实在!
浙江著名的曹娥碑虽然不是错字,但那碑阴“黄绢幼妇外孙齑臼”的字谜据说是东汉蔡邕所题,还写进了《三国演义》,也很显才华,可惜我还没见过。各地其它有趣的错字碑、联,肯定还有不少,可惜本人足迹有限,难以一一收罗,有兴趣的朋友游览名胜时不妨多留个心眼,领略一下中华文化的无穷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