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访祖寻根记
公元二00七年五月二十三日,经族代表会商定,因合修宿松张氏族谱人丁卷有许多困难,各股修谱均为股内新修,有些股新谱已授,决定我股同样进行股内新修。推举了十修族谱组织机构,确定了理事会、顾问、名誉主修、主修、副主修、理财人员,立即进行实质性的编修事宜。大家一致认为,修一届族谱不是易事,本届修谱,政通人和,国强民富,和谐社会建设风行神州,国家成功申办奥运会,形势大好。执事诸君必须高度重视修谱,以时间服从质量、修出水平、修出团结、修出亲情、修出特色为宗旨,真正使族谱成为国史、方志的补充,成为全族的族史档案,力争尽善尽美。为了不负族众重托,编修人员首先研读了历修家谱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世系。家谱显示:历修宗谱均自迁松始祖仲四公始修,未辑世系总表图。水有源,树有根,宿邑张氏仲四公裔,绝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家族的渊源和发展史看,自元至正间(公元一三四年前后)至今,六百六十余年。族谱已九度,但只记载了仲四公从江西迁松后各支裔的生息繁衍情况,面对以前的血缘、世系、祖居地,族人却茫然不知。仲四公父亲是谁?母亲姓氏?仲四公二配赵氏,原配姓氏?生育情况怎样?居殁葬何地?一系列疑问摆在编修者面前。既然幸承族众怂恿,担当此重任,参与提前十修族谱,恭逢盛世,族亲虽分居各邑,涉十八省、市,三个国家和港澳地区。何不借此机遇彻底解开疑团,予以核查考证。强烈的访祖寻根欲望驱使着编修及族长辈们。宿邑张氏千六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上修家谱时,就派员奔江西成功访祖寻根,太湖大龙张氏也相继成功访祖寻根,二五年十月七日至十月十日宿邑张氏务宪股仅知道由江西省泰和县迁松,也成功访祖寻根。这些,激励着编修诸君。主修者心情尤为迫切,逐将访祖寻根之念摆上谱事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多方商议与策划,大家认定:神州大地,春风和畅,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举国上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性发展,以人为本,以法治国,以德治事,和谐社会建设方兴未艾,姓氏文化研究高潮迭起,寻根访祖活动日趋频繁,各行各业,经济搭台,业者唱戏,访祖寻根是时也。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条件具备,也很有必要,是几百年几十代人的夙愿与梦想。
然而,怎么访?何处寻?经查阅历修家谱得知,家谱创始于明隆庆壬申年(一五七二年),主稿仲四祖裔十世孙(天明公支下)可士公序言:“张氏宋元时江西瓦屑(硝)坝人家鄱阳县……”四修于乾隆四十八年,即一七八三年十七世孙泽恒公序言:“……宋初张氏世居曹州,我祖齐贤公相宋……一传柔公为洪州牧迁南昌,再传士昌公,三传筮公,四传五传洗公顺九公。则代居鄱阳西乡之山田……仲四公固自千四之子,来廿三公之孙,而来廿三父则祐三五,祖则百七十四,而顺九公则其曾祖也……”这是先人将仲四祖上十代先祖告于子孙,我们带着“山田张氏”这个概念,网络查寻,访查宿邑张氏千六股宗谱、太湖大龙张氏谱,后裔均为山田系齐贤公后裔,并在山田老系中查得仲四公先祖十代先人,更进一步坚定了我们访祖寻根的决心和信心,他人能办到的事我们同样能办到。又经商议:定于公元二七年八月,由二十三世孙晓钟牵头,组织人员,赴江西山田访祖寻根,完成这一心仪已久的历史重任。后因组稿任务重,入户校稿,族众居住分散,涉及一百多个自然村庄,加之经费紧张等原因,忧心忡忡,不敢妄行而迟迟未动,使江西访祖寻根之举搁置待办。
按照十修家谱程序和步骤环节,于公元二八年四月十九日,编修人员赴长江北岸,汇口曹湖村蔡圩组入户校阅世系打印稿时,得知江西都昌、湖口两邑曾于公元二五年派员前来,为修张氏宗谱访亲收族,因见我族金生等家祖堂联同宗共祖,即与之寒喧,金生热情款待了江西客人,因金生、国青、国成不是很了解家谱,又不很熟悉族史,以及手头家谱史料不全,没能对上号,却留下了对方联系地址和电话号码,国成还多次去了江西谱局。回城后晓钟迫不及待与江西都昌国权、湖口张忠先生联系,得知江西张氏合修宗谱始于公元二四年六月、二六年十一月所修的《三省七县张氏合修宗谱》已告竣、出版,经双方介绍,先祖人物完全吻合,并约定了我们访祖寻根见面的具体时间。
公元二八年四月廿四日(古历三月十九日)带着古人留下的遗憾,带着祖先修谱未竞事宜,带着族众的重托,我族二十三世孙晓钟领衔,二十二世孙杨仁、二十四世孙学龙、二十三世孙张松、二十二世孙金生、国成一行六人组成安徽省宿松县张氏仲四访祖寻根团,轻车简从,开展了一次长途跋涉而又非常具有意义的探索。过长江,下江南,穿湖口,奔都昌,进营里,在湖邑张忠先生向导的带领下,顺利到达仲四祖故里湖口老台山之东营里(原鄱阳县之西乡、湖口、都昌两县结合部,东面是都昌县春桥乡十方村五组大张思,西南面为湖口县流芳乡老山村荣所湾、上湾张、中湾张、老山张),受到了江西祖居地族亲的热情接待和盛情款待。双方交谈是在热情、和谐、亲切的氛围中进行。双方交换查阅老谱,我们细查了江西《三省七县张氏合修宗谱》。湖口片区谱局局长张金庆先生交流了修谱管理方面的经验,主编张幼金先生逐页向我们作详细介绍。当主编幼金先生阅过宿松张氏六修版同治五年一八六六本所篡乾隆四十八年癸卯即一七八三年四修原序时,深情地说“我们是正宗的一家人,同为祐三二公、祐三五公裔,仲四公后代,你们怎么才来呢?”埋怨语气中充分体现出态度和蔼和遗憾与惋惜。这是对我们访祖寻根的肯定和赞扬。“你们已访祖寻根成功!”这是当地族亲的肯定。
尔后,金庆、国权(幼金)、张忠先生带领我们去营里山泡边观看仲四公先祖自千四祖妣、来廿三祖妣、祐三二祖妣、祐三五祖妣、仲四公原配祖妣墓地墓塚墓碑,观看了营里、荣所湾、上湾张、中湾张、老山张祖堂,参观了张氏文化研究中心,并摄像合影留念,相见相识了祖居地乡土民情风俗,圆了访祖寻根之梦。至此,宿松张氏仲四的血缘系统、地理位置、源头真正有了确切的依据。当我们在都昌春桥十方细张思屋国权处掀开那发黄的浸透着若干代人血汗的老族谱(老八开大本),仲四公及其先人的尊讳赫然在目时,悠远的气息扑面而来,一种缅怀先祖的亲情与敬意油然而生,此时访祖团成员无比自豪,兴高采烈,象是从战场上凯旋的勇士,个个欢呼雀跃,而当地宗亲更是倍感亲切,奔走相告,深情致贺,不时投来自豪的目光、默默含情的微笑。
仲四先祖为江西山田派齐贤公后裔[山田今都昌县阳峰乡竹林村,古称瓦屑(硝)坝,见《张阳清河阐上竹林瓦屑(硝)坝山田更名说》、《清河郡山田辨》、《山田记》],开基祖为士昌公,是良公第五十五世孙,宋相齐贤公孙,子三筮、籙、簧。筮公进士出身,初任本州教授兼提举,寻迁都昌县尹,升翰林学士。嘉祐六年(一六一年)致仕荣归,遂与弟邦杰,择都昌山田家焉。居四代,第五代祐三二公、祐三五公,由都昌山田迁湖口老台山之东营里(即今湖口县流芳乡老山村上湾张),先祖祐三五妣周氏,祖来廿三妣黄氏,祖自千四妣王氏,均居营里殁葬营里。仲四公为自千四祖单传子,青年居营里,乡饮正宾,赐以冠带,原配余氏生子五:明一(迁都昌藏鸡岭)、明三(迁皂湖)、明六、六七(后裔迁于丁家山)、明九。夫妇俱葬喜林嘴。
当天访祖寻根团依依不舍,告别江南族亲,返回宿松。这次访祖寻根的圆满成功,既是张氏家门之庆,也是当今族人之幸。上可告慰先祖,下可留传后代,几十代的梦想、几代人的心愿,今天已经实现。这不仅使我们明其源,知其本,而且为今日之十修家谱充实了史料,丰富了内容,给子孙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于湖口与宿松历史谱有些不完全一致的地方是可以理解的,宿邑张氏宗谱创修于明隆庆壬申年即公元一五七二年,一修于明万历壬申年公元一五八二年,也就是说仲四公迁松后二百四十余年,其后裔十世、十一世才开始修家谱,其时与湖口营里届无音信联系,因而宿松张氏族谱均未记载江西故居原配余氏及所生五子等情况,仅自仲四公始修,且生殁缺,二配赵氏也生殁缺。而江西湖口山田系家谱自宋元祐六年即公元一九一年筮公主修,三修于元至正间一三四一年至一三六八年由振十八公主修(见《三省七县张氏合修宗谱》卷首三三二页),五修于明永丙岁(一四一六年)山田万镒公撰序:“……值元季壬辰(公元一三五二年)兵变,趋避不常,幸吾祖振十八公缄旧谱牒痊之墙下。我明兴永乐丙申文七公举而续之,甚盛心也。奈年久毁坏汲汲焉。拾左补右,以成其牒……”(三四三页)可以看出,当时战火纷飞,民无宁日,仲四公离祖居地,从戎领兵,挥戈出马,上为天子效命,下为黎民效心,志勇双全,所向披靡,横扫寇薛,战功赫赫,元领总辖淮舒将军,剿贼至宿松,后被谗挂冠,解甲离营,退隐宿邑西源山中,偕二配赵氏夫人繁衍生息。军营生涯,宿邑居室,江南祖籍地亦不知其详,故江西湖口家谱失记是能理解的。鉴于江西、安徽两地族谱相悖之处,本次访祖寻根成员与江西祖居地族亲已达成共识,保留各自的世系记载和说法,因年烟代远,难免有讹。对于江西之记载:“仲公乡饮正宾,赐以冠带,娶余氏,生子五,夫妇俱葬喜林嘴。”宿松之记载“仲四公娶二配赵氏夫人,生子一贵三公,仲四公殁葬西源山响水潭朴树峦中”均不妄改。古代王侯将相,历史名人不也有一体异地葬之说么?待后昆进一步查考。愿我族子孙沿着先辈的光辉足迹,发扬光大,文为祖国更昌盛,武维世界大和平,在各条战线上、各个领域里,奉献各自的力量,光宗耀祖,以垂诸后。赘述数言,聊以为记。
公元二八年岁次戊子仲春 吉旦
宿松县张氏仲四裔二十三世孙十修宗谱主修绍诚 晓钟谨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