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贝第一次生病

(2009-10-14 21:25:25)
标签:

7个月

生病

感冒

发烧

鼻涕

健康

育儿

分类: 成长点滴

都说宝宝在六个月后很容易生病,因为宝宝在这个阶段处于免疫不全期,从母体中获取的免疫抗体已经消耗完了,自身的免疫系统还不完善。

还没想到开始预防,突如其来地,宝贝就遭遇了人生第一次生病。

 

生病记录:

10月5日:流鼻涕。

10月6日:流鼻涕,腹泻。

10月7日:腹泻加重,有点咳嗽。

10月8日:腹泻好转,但中午吐了一次,流鼻涕继续,下午开始发烧。

10月9日:中午退烧,流鼻涕继续。

10月10日——:流鼻涕ing。

宝贝第一次生病

09-10-08生病中的宝贝精神还算不错

 

处理过程:

1、找原因。

前前后后想了下,估计是以下几个因素导致的:

宁宁晚上特别喜欢踢被子,一个晚上要起来帮她盖若干次。加上我们贪凉,那几天没有关窗睡觉,以致着凉了。

10月5日早上去爬香山时候,山上风特别大,没有注意到风的侵袭,受凉了。

开始尝试吃了一些新辅食,比如蛋黄、玉米糊,可能过敏,还没证实是不是这个原因导致的腹泻?

 

2、想对策。

由于腹泻,停止了添加新的辅食。

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再次因踢被子而使病情加重。(之前的睡袋嫌小了,目前还只能不时地起来帮她盖好被子。)

当然真正引起我们担心的是发烧。不过由于是低烧,所以还是先做了物理降温,并且随时监测体温。期间也咨询过一些有经验的朋友,大家意见比较一致,先物理降温,体温实在高了再用药或者送医院。8号整整一个晚上,我和孩子他爸没正儿八经地睡着过,就怕体温上升,出现高热惊厥。期间体温有所上升,但庆幸的是,9号早上又降了下来,中午就基本上退烧了。

持续观察了几天,没有再出现发烧、咳嗽、腹泻的现象,只是流鼻涕还在持续。

 

事后感想:

初为人母人父,碰到小孩生病,难免会脚忙手乱。发烧那一晚,看见宝贝难过的样子,恨不得代替她生病,一夜之间我嘴里起了好几个泡~~~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还是我们没有重视,其实完全可以预防的,也可以用更好地心态来对待。

 

小贴士:

1、正确对待孩子生病。

其一,孩子生病是在所难免的,生病了要找原因,但不必在这上面多纠缠,比如一些过失。

其二,孩子生病也不一定是坏事。比如发烧,其实是身体对病毒或细菌入侵产生的一种反应,有利于歼灭入侵的病毒和细菌,有利于孩子的正常成长发育。适度发烧可以使免疫系统功能增强,得一次病,发一次烧,免疫功能就会增强一定的幅度。关键在于弄清孩子发烧的原因,治疗原发病。

其三,孩子发烧时,并不是非要把体温降到正常温度才是满意。因为体温的上升和急剧下降,都是对身体的巨大消耗,会对孩子的身体造成双重打击。

 

2、学会观察病情。

感冒症状轻重不一。感冒的同时常伴有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另外,不能把体温作为衡量疾病轻重的指标。发热高,并不一定就是病情重,不发热或发热轻就是病情轻。因此,不能以治发烧、控制发烧作为我们治疗的目标。

自行判断症状的时候,也要防止勿诊,注意与此相似症状的其他疾病。比如,幼儿急疹,肺炎等。如果有怀疑的话,及时看医生就诊。

 

3、避免治疗过度。

感冒症状轻的话,有时根本不需要吃药。好好护理,注意病情变化。

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不要只想到这次得病似乎好了,还要想到以后的问题。因为孩子一生病就用药物控制,孩子的免疫系统根本得不到增强。

 

4、精心护理不可少。

首先是预防工作要到位。不要等生了病以后再去懊恼。

其次,孩子感冒发烧以后,应该多休息,多喝水;家长随时监测体温,防止热惊。小孩不能象成人那样“捂汗”,小孩的体温调节中枢不完善,汗腺发育也不完善,用“捂汗”的方法不但不能使体温下降,还会使体温骤升,出现高热惊厥。

再者,注意病情变化,症状加重,及时看医生。

最后,要注意改善饮食、保证睡眠、加强锻炼,提高孩子的免疫力。

 

到目前为止,宝贝还在流着鼻涕,而且湿疹又冒出来了。祈祷能够早日康复!

宝贝第一次生病

09-10-12抵抗力差了湿疹又直冒出来

 

最后祝愿所有的宝宝都能健健康康的!宝贝们,你们的健康是父母们最大的心愿。

 

***************************************************************************************

 

宝贝第一次生病

 汗!亲子居然把宝宝的月龄给搞错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