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边走边想
边走边想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4,208
  • 关注人气:1,78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博让上海更自信

(2010-04-18 09:22:09)
标签:

上海人

优越感

世博

大都市

内环

分类: 综合

本文链接:http://blog.sina.com.cn/s/blog_5f4df98a0100i02d.html

 

本文已参加世博征文活动,感谢博友投票支持!点击投票)

 

 提要: 过去的不属于某个个体的辉煌,是过去上海人优越感和傲慢的来源。

     上海世博会就要开幕了。这是1949年以来,上海和国际社会最亲密的一次拥抱。毫无疑问,也是上海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风貌的一次最佳机会。上海人要用也会用更开放的胸禁拥抱全世界。上海人的优越感少了。上海人的幸福指数会更高。

 

 

一句“上海人把其它城市的人都当乡下人”,就把上海人的优越感甚至于傲慢鲜活地勾勒出来了。全国各地和上海人打过照面的人甚至于包括很多海外华人都对上海人这种优越感和傲慢反感并予以嘲笑。

其实,这笔帐要算在长达三十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至今仍还羞羞答答不肯退出历史舞台的城乡二元户口管理制度上。

1950年以前,上海是最开放的城市。不管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你是富人还是穷人,不管你是宁波人还是苏北人……你想到上海发展居住,只要你想并行动,你就可以是上海人。中国人,外国人,宁波人,苏北人……一起在上海打拼,打造出了一个叫大上海的世界级大都市。

1950年后,外国人滚出了上海,上海以外的人不能进上海居住了。就是到上海探亲,治病,也得找所在地人民政府开介绍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开到介绍信了,到了上海还要承受无数警惕的目光。那时候,上海什么都有。全国各地的农产品矿产品价格低到几乎不要钱给了上海,上海人没感觉。上海人张口就是全国财政一半的钱是阿拉上海人给的。上海产手表,自行车,缝纫机这三样希罕物,不用送,你帮连长买到其中一样,你就可以入党或提排长。做这样的上海人,你要没有优越感,那就是圣人了。

上世纪80年代后期90年代初期,广东那边发达了。上海人尽管象没落贵族一样,钱包没有广东人鼓,但嘴巴还是硬。说广东人是暴发户。不过话是这样说,却有大把的上海人连当时很重要的人事档案也不要了,跑步前进到广东去赚钱。

1994年冬的一个傍晚,我站在上海中苏友好大厦前的马路上,眼前是大群大群的在寒风中抖抖缩缩地等待公交车的市民。他们的神情木然……我为曾经辉煌过的大上海而心痛。那些年,上海人优越感弱了许多。

大约1995年后,上海人又牛了。电视里天天说“我们上海是国际大都市,我们在全国率先什么”。历史让上海人有了误解,以为上海变成了政治经济大都市。此后很多年,上海人的优越感更强了。

不过此时,普通上海人和上流社会的上海人感觉有别了。他们发现:上海发生了太大的变化:“内环内,是讲英语的,中环内环之间,是讲普通话的,中环和外环间才是讲上海话的”。一些普通上海人有了很大的失落。

近年来,上海人踏踏实实地站在了大地上。忙着过日子,忙着打造迎接全球宾客的世博场馆。过去的优越感,经常成自省意识强的上海人自己口中的自嘲的话。自嘲,说明上海人更自信了。

过去的不属于某个个体的辉煌,过去的伪幸福,是过去上海人优越感和傲慢的来源。

现在,上海人要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辉煌和幸福。

上海世博会就要开幕了。这是1949年以来,上海和国际社会最亲密的一次拥抱。毫无疑问,也是上海向国际社会展示自己风貌的一次最佳机会。上海人要用也会用更开放的胸禁拥抱全世界。

上海人的优越感少了。上海人的幸福指数会更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