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为何失灵?
(2018-12-26 22:39:11)
标签:
立规矩责任权利 |
分类: 家庭教育 |
孩子不守规矩,其家长会被人责之为不立规矩。其实,如此指责多半是冤枉的。谁家没给孩子立规矩?
那么,规矩为何没能让孩子有规矩?
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普通孩子家庭至少六条规章制度,全美最优秀的前5%的孩子,其家庭平均只有一条。这是不是说孩子越优秀越不要规矩?或者说,是规矩多了才让孩子变得不优秀?不是的。优秀孩子的家庭看似没有规矩,其实是孩子自己在给自己立规矩。当规矩是内生的时候,孩子的行为也就变得了“自动化”。要想让孩子的行为符合自己的预期,父母重要的不是规定孩子该如何做,而是要引导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家长负责价值取向的引导,孩子自己决定具体行为,自己给自己“立法”。遗憾的是有的家长对孩子引导的时候,观念上、行为上总是自相矛盾和前后不一。家长对规矩的功利性解读和取舍,能让孩子产生对规矩的敬畏和尊崇吗?价值取向的混乱,必然导致孩子行为上的混乱。
要让孩子守规矩,还要让孩子有责任意识。孩子不守规矩,家长需要的是反思,而不是气急败坏,可家长往往会选择后者。不守规矩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而责任意识缺乏是权利意识缺乏所致。没有权利意识就没有责任意识。孩子对自己人生规划、生活安排,有过选择权和决定权吗?权利的被剥夺就是责任的被剥夺。缺乏担当的孩子,在事关重大决策上往往未曾体现自己的意志。没有民主和平等,孩子难有自觉遵守规矩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