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爱致命伤

(2018-10-08 20:05:17)
标签:

可爱的孩子

培养目标

哈佛录取

分类: 家庭教育

要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学业优秀,智力超群,才艺突出,特长明显,身体健康,谦虚勤奋。”估计多数父母都会作这样的回答。真正具备这样素质的孩子就配称完美了吗?或者说这样的孩子就一定会在升学录取或者在职场发展中胜出了吗?如果说这样的孩子还难言完美或者说在竞争中还缺乏优势,那么到底还欠缺什么呢?

具备了上述素质的学生,按照中国人的标准确实堪称完美,但在哈佛大学新生录取中却败下阵来了。按照哈佛的说法,亚裔的孩子“不可爱”,并且认为正是因为“不可爱”会影响到一个人一生的前途和命运。“可爱”居然也成了录取标准,由于“不可爱”一些学术优势明显的亚裔学生在哈佛招生录取中被刷了下来,在美国的包括中国人在内的亚裔忍无可忍,抗议示威,并上升到种族歧视的政治高度诉诸法律。不过,冷静下来想想,我们的培养目标是有缺陷。

可爱或者不可爱,与种族的肤色身材容貌没有关系,亚裔黄种人,尤其是女孩受西方人喜爱也是事实。那么,哈佛,当然不仅是哈佛,为什么说亚裔的孩子不可爱呢?

一是不够阳光。在我们的文化中过多强调了“谦逊和勤奋”,忽略了“乐观和热情”。我们的很多孩子,学业不错,也很乖,但“很闷”。不少高中生,一副苦大仇深、低头认罪的样,我们的学校和家长,始终没有认为这是一个缺陷。过早过多过重的学业负担,让我们的孩子没有了童真童趣,更没有了年轻人的朝气和阳光。“闷”是恋爱成功的第一杀手,“闷”也是职场发展的第一天敌。

二是不够勇敢。听话守纪、循规蹈矩固然重要,但不能没有年轻人敢说、敢干、敢冒险的本性。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支支吾吾,异性喜欢吗?同事喜欢吗?上司喜欢吗?我们的孩子在师道尊严、权威至上的环境中,过早磨平了棱角。逆来顺受的小绵羊,当众演讲缺胆量,与老师探讨缺勇气,拍板决定缺果断,只剩下在父母面前发脾气的蛮横。缺乏勇敢的品质,在注重领袖才能、领袖气质的环境中,自然受人鄙视。

三是不够正直。功利的追求,失去了做人的原则;明哲保身的强化,失去了捍卫真理的勇气;虚假文化的熏陶,失去了家国情怀。没有正直就没有魅力,没有正直就没有影响力。不讲正直,可能不会吃眼前亏,也可能图得一时之利,但终归难以揭去小人的标签。无思想、无血性、无立场是不正直的衍生物,做小动作、喜欢背后议论人、见风使舵是不正直的人的标配。正直品质的缺失,爱和信任也就失去了依托的根基。

四是不够善良。善良是值得爱的首选品质。人们可能不承认自己的孩子不够善良,其实很多人还真不知道何为善良。善良是不乱扔垃圾所表现出的对环卫工人的尊重,善良是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所表现出的对他人的不打扰,善良是给流浪狗一口饭吃的施舍,善良是对隔壁邻居老人问声好的礼貌。举旗扫地是演戏,打横幅慰问孤寡老人是作秀,为了申请做材料的公益活动是功利。善良似乎是利他的品质,其实善良更是利己的品质。因为善良,自己才能被接纳;因为善良,自己的心胸才宽广。

五是不够活跃。一方面是“对陌生人的开放度”严重欠缺,课堂内不会提问,课后不会主动向老师请教,更不会向老师提出要求和建议。人际关系的建立,包括一个人广受认可、好感、尊重,都是在交往过程中完成的。不善交往,在失去人际关系的同时也失去了更多发展的机会和资源。另一方面是不合群,超稳定的窄小交际圈子和选坐角落头的自我边缘化,在积极人格方面明显落人一筹。

六是不够幽默。有幽默感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比较好的人缘,可以在短时间内缩短人际关系的距离,赢得他人的好感、亲近和信赖,而沉闷乏味的人会使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大打折扣。由于管理上等级化产生的过度严肃性和表达上八股化所造成的过度刻板性,使得我们的文化基因上天然地缺乏幽默感,孩子的乏味、死板、沉闷也就不再是个例。

让孩子变得可爱,其意义一点都不亚于让孩子考上好学校。要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真值得人们去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