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你的学生为何连淘宝也做不成?
(2016-04-17 17:45:34)
标签:
淘宝创业大学生创业大学创业创业率就业 |
分类: 教育时评 |
淘宝创业,几年前被许多大学瞧不起,认为没有技术含量,缺乏创新支撑。当下,有越来越多的大学,渐渐认可淘宝,觉得这是最适合大学生创业的平台和途径。想不到的是,不屑做的自己居然还做不了。
淘宝创业必备的物流、宽带等基础设施已不再是问题,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教师对淘宝的认可程度也都不再是问题,家长认可、学生也积极参与,更何况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也大力倡导,为何学生还是做不成?
看上去,淘宝创业已万事俱备,已不再有校内、校外的障碍,也不再有思想认识上、物质条件上的限制,但最最关键的——让学生无干扰的“做”——是欠缺的。是“做”的缺失,是“做”的不到位,是“做”的不落实,是“做”的保障机制的不完善,导致了淘宝创业的不见效,导致了大学生对淘宝创业的心灰意冷。
有人一定会说,学校都建有创业园、创业学院,学生的“做”是有保障的;有人还会说,学校还开有创业课程,还有专门的大学生创业管理部门,对于学生的“做”,学校是在推,不存在学生“做”的欠缺;有人还会说,学校还设有创业实践学分,学生的“做”已得到充分认可,不可能会有学生“做”的不足。是的,这一些都是事实,但我要问:学生在什么时候“做”?在怎样的状态下“做”?学生能不能全身心投入去“做”?
创业是不能间断的,是一个连续“做”的过程;创业无时不刻不在遇到问题,每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排除干扰集中注意力。目前大学生淘宝创业,是不间断的吗?是不受干扰的吗?学生只能在业余时间做,创业的过程是间断的,是松松垮垮的。学生如果要坚持不间断创业、集中精力做,那么等待他是:任课老师的点名、班主任的谈话、学生处的批评、教务处的警告直至学校的退学通知书。断断续续的“做”,不断受干扰的“做”,提心吊胆的“做”,能做出业绩?能有创业能力的提升吗?能有创业人才的成长吗?
是“做”的时间长度上的差异,是“做”的强度上的差异,导致了不同学校间淘宝创业成效上的差异。有的学校业绩巨大,一天销售额可达几千万,每年有数百学生以老板身份毕业,如果说有什么绝招的话,那就是:创业学生24小时“做”、365天“做”,而且是全身心投入的“做”。
要想让创业学生不间断不受干扰的“做”,这就需要颠覆性的思维,对什么是教学、什么是课堂、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学业、什么是质量,甚至什么是教师、什么是课程、什么是专业都需要重新下定义。淘宝创业,看似电子商务的问题,实乃教育的问题,是教育学的问题。
让学生全天候“做”,那还要课程吗?那还要上大学吗?在目前思维下这是一道越不过去的坎。我也不是说不要课程了,更不是说不要大学了。而是需要一种新的教育观来理解课程改造大学。实行“一校两制”,将创业学生与非创业学生分开,分类培养。对于创业学生,课程教学要在确保学生“做”的前提下去实施,而不是让学生停下做去听课。通常说“理论联系实际”,淘宝创业是需要“实际联系理论”。这不是对课程的否定,对大学的否定,而是对大学对老师对课程都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当淘宝创业不见效的时候,应该在怎样确保学生的“做”上面下功夫。当下的一种不好的做法是,不是寻找解困的方法而是寻找为自己开脱的理由。说什么,创业不是为了办企业,更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如此做法,只会让自己的学生更走投无路。什么意识什么精神,都必须体现落实到“做”上。没有“做”的行动,没有“做”的成效,意识也罢,精神也罢,都是子虚乌有的空气。
淘宝创业不难,难的是确保大学生无干扰的“做”无障碍的“做”。一旦此问题解决了,你的学生不成功都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