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始终有钦佩的人
(2016-01-03 14:44:59)
标签:
天才儿童教育泰戈尔爱因斯坦钦佩的人霍金 |
分类: 家庭教育 |
人是需要激励的,更何况是孩子!
当下,来自家庭、学校对孩子激励的手段也不可谓不多。学校里的考试、成绩排名、先进评比、干部推荐,都是激励。家庭里,那更是挖空心思,什么给吃给穿给玩给钱给旅游,凡能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家长都是在所不惜。但在我看来,有一点还做得不够,那就是怎样让孩子有自己钦佩的人。
让自己钦佩的人,就是榜样。学校也好,家庭也好,社会也好,都在不断树立榜样。外在的榜样就一定会成为孩子内在的榜样吗?显然是不一定的。真正的榜样,应该是孩子的偶像,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是孩子心悦诚服的超人。榜样的引领,能让孩子进入一个新领域;榜样的激励,能让孩子有恒久的动力;榜样的感召,能让孩子清醒地意识到永远有攀登不完的山峰。
在我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始终有让她钦佩的人。一个是明代书画家文徵明,这让她对书法一直有兴趣。文徵明对女儿的影响,远不止是对书法学习的兴趣,而是让我女儿自小就意识到要有超越时代的影响力,那是一个人的才华,而不是一个人的权力,更不是一个人的金钱。第二个令我女儿钦佩的人物是印度诗人泰戈尔。小学毕业了,在我女儿枕头边永远摆放的书就是泰戈尔的诗集。泰戈尔的诗集成了我女儿的圣经,特别是在自己“江郎才尽”的时候,总会自觉不自觉地从泰戈尔的诗集中寻找思想和灵感。我女儿第三个钦佩的人物是爱因斯坦,第四个是霍金,他们对我女儿后来走上自然科学的研究道路说不定起到了影响作用。
一个孩子,特别是学业成绩优秀的孩子,一定要意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才不至于会有井蛙的满足和傲慢。怎样才能让孩子有让自己钦佩的人?光号召、介绍是不够的,而是要让孩子有体会有感受有发至内心的自叹弗如(当然这种自叹弗如还会迅速转换为一种探索求知的兴趣和动力)。女儿从小自学书法,也获过奖,也有作品漂洋过海展出,但在大家面前,那纯粹是小孩子“过家家”。必须要有这种感受、比较,心中的偶像才能确立。在泰戈尔的诗集面前,女儿经常讲的一句话是“他怎么写得出来?”言下之意“我怎么写不出来”。女儿还是有一定的写作天赋的,自小就发表过好多习作,但在泰戈尔面前却有着“切肤之痛”:自己的长篇大论远不及人家的一句话。所以,在女儿心目中,泰戈尔是永远无法超越甚至是无法靠近的一座高山。对爱因斯坦的崇拜,是从接触相对论开始的。速度、时间、空间看似彼此独立,爱因斯坦却寻找到了它们之间的联系,是这种思维的独特性、原发性突然让女儿领略到了伟人的与众不同、物理学世界的神奇奥秘,同时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因为对爱因斯坦的崇拜,进而对天文学、宇宙爆炸、黑洞、暗物质的兴趣,进而对霍金的崇拜,《时间简史》读不懂却也爱不释手。初中毕业,曾试图构建起属于自己的“天文学理论”。在推销她的“理论”时,能连续一个多小时在我面前滔滔不绝。我是云里雾里,也搞不明白在理还是不在理,但我明白这种既思考立论又找理论依据的探索不是坏事。
一个人真要求知若饥、虚心如愚,心灵深处必定是要有自己钦佩的人,只是不同的阶段钦佩的对象可能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