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手机毁前途
(2015-09-10 22:13:23)
标签:
手机干扰禁带手机手机作用多动症 |
分类: 灯下闲谈 |
读书长学问是很漫长的一个过程。突击一个星期掌握英语,突击一个月精通高数,这只是幻想,现实中不可能。读书是超长距离的马拉松,一定意义上讲,谁都帮不上忙,最终是否能取胜完全决定于自己。所以,凡能读好书的人,都不能没有这样两个品质:
一是耐得住寂寞。读书治学需要讨论交流,但更多的时候是“个体活动”。喜欢扎堆,喜欢凑热闹,都不是读书人应该有的品质。大学生可以一起上餐厅,可以一起回寝室,但不可以两人同时读同一本书。做学问必须是一个人的埋头苦读。读书人,一屁股坐下来四五个小时不起立不走动是很正常的。
二是持之以恒。耐得住寂寞,不是一阵子,不是某一阶段的事,而是要始终如一。高中毕业到博士学位取得,顺利的情况下要10年。做了10年学问,还有可能被人讥讽为“不学无术”。真要让自己有学问,那不仅要坐冷板凳,而是要坐几十年冷板凳。
这样的道理想必谁都明白,但明白的事并不是谁都能做到。要让自己潜心学问,一是要有强大的自制力,二是也要减少外部的干扰。一个无志者常立志的人又处于充满诱惑的环境,学术上的蜻蜓点水也就成了必然。当下的大学生,面临的外部诱惑可以说是空前的。花花世界中的各种“新异刺激物”已让校园找不到安静的方寸之地,又加上手机这一“尤物”让大学生简直难有片刻的完整时间。没有内心的强大,上大学真是凶多吉少。
手机并不是一无是处,例如可以很便捷地读到自己想读的文章,可以很容易地寻找到自己要寻找的资料,但我还是不得不说手机已名副其实地成了大学生读书做学问的头号杀手。对于消磨时光,没有比手机更好的玩具;对于读书做学问,没有比手机更强大的干扰器。这种干扰,是无处不在的,是无时不在的。有学者做过统计,平均一个人一天拿手机要达到150次。在我看来有的人一天只拿1次,睁开眼睛就拿了手机直到晚上昏倒为止。大学生,你拿书的时间多还是拿手机的时间多?
不断抛锚的车子跑不快,不断停顿的学习没成效。每天的学习都要因为手机中断几十次、上百次,如此“多动症”不仅让一个人不可能有系统的知识,也不可能让一个人有扎实的技能,更可怕的是让一个人不再有治学为人所不可或缺的定力。因为手机让自己学了专业而没有专业,因为没有专业而让自己没有了竞争力,因为没有了竞争力而让自己没有了过有尊严的生活的基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