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讲薪酬的高职才是真功利
(2015-09-06 07:33:32)
标签:
大学生薪酬高职排名何为功利功利化大学好坏 |
分类: 灯下闲谈 |
当今的大学过于功利,这可谓是人们的共识。遗憾的是,何为功利,却是没有共识。结果,在批评功利的时候,必然会伤及无辜。而一些真正的功利行为,却受到了不应该的推崇。
在人们的观念中,往往将功利与金钱、物质、名利相联系。这是人们认识上的严重偏差。功利与金钱、物质、名利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是与追求金钱、物质、名利的方式有关。企业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为目标,不讲效益不讲利润还成其为企业吗?郭台铭每天工作15个小时,35年始终如一,能说这是利欲熏心吗?苹果CEO库克早上四点半处理邮件,晚上最后一个下班,能说是财迷心窍吗?痴迷于自己的职业,废寝忘食地投身于自己的工作,这为当今社会所最缺。如果把执着、坚定这些最可贵的品质归结为功利,那真是当今社会最大的不幸。相反,那些表面上看好像与金钱、物质、名利没有太大关系的人和事,其背后完全可能是赤裸裸的功利。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让学生掌握谋生的本领,获得一技之长,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就业当然要讲薪水,谋生当然要讲待遇。薪水的高低、待遇的好坏理所当然是衡量一个人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技能的唯一权威。然而,这样的办学理念和教学实践,却会被批为“贪图利益,过于功利”。结果导致高职院校对于自己的主张总是欲言又止,羞羞答答含糊不清的职业教育解读必定造成职业教育实施、管理、评价上的混乱。相反,被冠以“素质、人文、科研”字眼的主张或行为,总是能畅通无阻大行其道。因为,这总是被贴上“非功利”的标签。事实上,谁都明白,在这“非功利”的背后有着太多的权钱交易,有着太多的功利追求的伤天害理和不择手段。
不做自己的事,整天想着分外的事,如此不务正业往往是功利的源头。高职院校,以提高学生素质为名开了太多的理论课,看上去很美,实际上都是为了确保教师的工作量,有了工作量才有奖金才有职称。高职院校类似的做法不胜枚举,什么科研,看上去同样很美,本质上也是改头换面的捞名捞钱。以反功利之名行功利之实,是当今高校的最大功利。最简单地说,功利是非分之想,功利是不务正业,功利是不义之财。大学之所以功利,就是大家都不在忙自己的事。高职学院做本科院校的事,可以肯定基本不怀好意,尽管会有冠冕堂皇的理由。
消除功利,就是让每个人做自己分内的事,就是把分内的事尽可能做到极致。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就是要让学生找到工作,要让学生的薪酬作为衡量学校好坏专业好坏的最权威标准。唯有如此,才能让那些以反功利之名行功利之实的伪道义在高职院校无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