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贾少华
贾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036
  • 关注人气:2,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讨人嫌到让同胞不愿做同学(美国访学随笔之四)

(2015-07-07 22:53:23)
标签:

留学

高中生留学

小留学生

美国留学

留学寄宿

分类: 边走边读

来美国看到两则广告:

一是美国高中面向中国招留学生的广告,在讲到自己学校优势的时候居然是“本校中国学生少”。

二是美国留学中介的广告,内容极为简单,就是请推荐愿意接收中国小留学生居住的家庭,凡推荐成功回馈一百美元。

第一则广告,面向中国招生又说中国学生少,有些别扭,但能理解。留学生扎推,总不是一回事。第二则广告有些不解,在早些时候中国小留学生是深受美国家庭欢迎的,可以为美国家庭带来不菲的收入,现在这样的家庭为什么少了?是中国留学生太多了还是留学生不受美国家庭欢迎了?

短暂的实地调查访谈和翻阅一些资料,让我知道了真实的原因。

我总以为留学生扎堆,对掌握英语、了解美国文化以及融入美国社会会有不利。现在我明白了,这不是中国人不愿意选择中国人的主要原因。谁都明白,当今的联络交际主要是网络,是否面对面对于英语训练和人际交往已不是特别重要。一个即使与美国人生活在一起的留学生,也完全可能过“独居”的生活,交往的对象仍然会是国内的同学朋友,讲的仍然会是汉语。那么是什么原因让中国留学生不愿选同胞留学生为同学?是小留学生不良的品质吓跑了同胞,也是这些不良的品质让美国家庭不再愿意接受中国小留学生。

许多小留学生,家境不错,而且往往是独生子女,在他们身上就容易有了以下一些让人避之不及的品质。

邋遢懒惰。他们可以打扮得“花枝招展”,但从不整理床铺,更不用说会“捡满地的头发”,脏衣服堆积如山,是在“垃圾堆中敲键盘”。对脏乱、恶臭有异乎寻常的适应承受的能力。

无礼无心。习惯于自我中心,目中无人,缺乏基本的礼节,“见面不打招呼”、“出门晚归不通报”。做事无所用心,“开炉不关火”,“出门不上锁”,“雨伞拿一把扔一把”,做什么事都让别人提心吊胆。

奢侈依赖穿名牌,开好车,图虚荣,把摆阔讲享受的恶习带出了国门。缺乏基本的自立的意识,把父母看成是永远的“取款机”。不仅把伸手要钱看成是理所当然,而且对养育的人动辄发号施令破口大骂。

沉闷无趣。在吃喝玩乐和物质追求上会有偶尔的灵光闪现,但无思想无见解更无幽默感,不愿交流也不会交流,习惯于“不分场合玩手机”。也不爱运动,没有活力和朝气,“只有独自一人在房间里玩游戏玩微信时发出的让人难以承受的叫声才会让人感觉到年轻人的一丝活力。”

    势利庸俗。讲功利,讲物质,讲眼前,物质富有仍然关注物质,缺乏年轻人的异想天开,更没有读书人的学术理想。关注小恩小惠,计较蝇头小利,待人接物缺乏应有的真诚,对规则法律缺乏起码的敬畏。

任性放纵。自制力自控力差,“能有通宵达旦玩手机的毅力和体力”,“对垃圾食品情有独钟”。他们也会有“改邪归正的信誓旦旦”,但从不付诸行动,“对未来对健康似乎压根与自己无关。”

冷酷麻木。更可怕的是没有正义感没有同情心,“不知道小草要浇水”,“不知道碗需要洗”,“不知道他人的生活不能受干扰”,甚至连小动物都不喜欢。“不知道责任和义务”,人家为自己服务是天经地义的,至于为人家“连一个笑容都舍不得”。

中国人太知道中国人了,所以也就有同胞对同胞的排斥。曾经的中国留学生曾给美国人留下很美好的印象,让他们想不到的是今天有太多的中国留学生不再是曾经的中国留学生,从而也就有了太多的美国家庭对中国留学生的拒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