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贾少华
贾少华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5,036
  • 关注人气:2,3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科院校,创业者的百慕大

(2015-03-29 07:13:55)
标签:

大学生创业

就业

就业率

本科创业

创业教育

分类: 教育时评

 

与高职院校相比,本科院校的创业率更低,这是为什么?

创业人才的成长靠的是“亲身实践”,是“做”与“练”让学生变成了“老板”。这一创业人才的成长规律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许多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也就由教师“讲授”为主变成了由学生“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做”中成长成了这些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基本模式。本科院校不是不知道“实践”的价值,但就是没法让学生去“实践”。剥夺了学生“实践”的创业教育,自然剥夺了创业学生的成长。

学生的营销实践和公司创办,在高职院校已逐渐被认可,但在本科院校就会被认为是对“学术本位”的背叛。所以,本科院校从领导到教师对学生创业实践行为的反感、排斥和打压会是异乎寻常的一致。他们可以容忍创业理论课上的酣睡一片,但决不允许学生在校期间赚钱、经商、办企业行为的出现。他们也会认为创业是好事,但那是毕业后的事,是不可以在校园内发生在学生身上的事。在这样的氛围和环境当中,本科生的创业,不是被警告被处分被除名,还能是什么呢?

本科院校对“学术”的尊崇和坚守,也不能说错,特别是在浮躁功利的当下。但是,今天的本科已不是昨天的本科。1998年以前全国中专中技大专本科的招生量总和还没有今天985高校招生量多,换句话说,当今非985高校的本科生在1998年前连中专中技也上不了。“本科”两字依旧,内涵已大不同,就像同样是10元钱,曾经够花一个月,今天仅够一餐之需。追求学术,听上去很美,但实质上就像一个月的生活费仍然被理解为就是10元钱一样傻。10元已不是曾经的10元,本科已不是曾经的本科,曾经得心应手的“学术”,对现今的多数本科已不再可能。本科院校可以不同意我的说法,那么请你们看看自己的学生,有多少走上了学术之路!?

即使本科院校有“学术”可能,从社会实际来看也不需要。我不能想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甚至普及化的时代,如果本科院校培养的都是学术人才,不再有人种地,不再有人盖房,我们这个社会将会是怎样一种悲惨景象?本科院校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是自身的实际所决定的,也是社会的需要所决定的。当本科生在从事创业实践的时候,如果还以“学术”为由给予打压,这决不是对“学术”的坚守,而是一种病态!

本科生应该也能够比高职生创更大的业。然而,现实的事实是:本科院校看不起高职院校,却又心甘情愿让自己的学生给高职生打工。人们不禁要问:本科的“学术”是哪门子学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