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师管理的中美比较
(2014-08-15 06:37:36)
标签:
留学美国教师管理中美比较挖潜管理保底管理 |
分类: 灯下闲谈 |
要说中美大学教师管理的区别,很明显的一点:中国是保底的管理,美国是挖潜的管理。
保底的管理,为我们所熟悉,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有太多的“不许”。不许迟到,不许打手机,不许旷工,不许兼职,有无数的不许。而且,每当说要加强管理的时候,又会在文件中出现更多的不允许。
挖潜的管理,不是说没有“不许”,但有更多的“允许”。允许教师办企业,允许教师有偿服务,允许教师兼职,允许教师拿科研经费补发自己的工资,允许教师每年三个月时间的自由支配。
保底的管理,让老师们学会了守底线,老师们追求的是工作上不出错,事实上老师混混过只要不出错学校一点办法也没有。职称晋升的论资排辈,业绩考核的流于形式,先进评比的小人得志,在大学是个例吗?是偶尔出现的吗?保底的管理,导致的结果是“无过便是功”的氛围和文化在大学的蔓延扎根。在此种环境中工作和生活,日子是很好过的,清闲安逸,但是人也渐渐变得没有志向、没有追求、没有成就。本与大学老师沾不上边的“平庸、懈怠、懒散”,居然成了当今大学老师的群体特征。
挖潜的管理,其本质是竞争,是鼓励冒尖。挖潜的管理,没有说“无功便是过”,但事实上是“无功便没法活”。人家高薪兼职影响力超越国界,自己不受关注不受邀请,这样的日子怎么过?人家发明不断,所办企业事业红火,自己不出专利不出成果,既得不到市场认可又得不到同行赞许,老师的尊严摆在哪里?美国的大学老师,每天面对的是“奥林匹克竞赛”,压力大,精神紧张,但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彻底的发挥,有成就有尊严有地位有影响。而且,越是这样的人,往往也是越讲工作规矩职业规范的人,美国没有我们那么多“不许”,但他们从来不会底线不守。
中美大学管理为何会有这样的差异?一是文化上,中国人排斥冒尖。嫉妒,在西方是七宗罪之一,在中国不是说受到推崇但存在于每个人的骨子里头。在中国,为什么大锅饭特别受到推崇?为什么平均主义特别受欢迎?为什么平庸能得到最广泛的接纳?为什么天才总是受到孤立和排斥?中国的文化最终都能将任何鼓励冒尖鼓励创新的理念和制度失去市场。二是管理体制上,中国要求“不出错”。是否出成果,是否有创新,是否显活力,跟谁都没关系,但如果出了差错,群众如果有意见,学校领导下不了台,主管部门没法交代。美国的大学,创新是生命,出成果是自身发展的硬道理,杜绝平庸也就成了自己管理的基本策略。因为除了大学自己,没有人会为自己操心,没有人会为自己承担责任,也没有人会来领导管理自己。为了不用承担承认,中国大学有了太多的不许;为了求稳怕乱,中国大学有了太多的守底线。
大学拒绝平庸,拒绝平庸就要鼓励冒尖,鼓励冒尖就要智力挖潜。智力挖潜无止境,潜力得不到挖掘,自然沦于平庸,更可怕的是充斥平庸的大学天然的是嫉妒的温床、掐尖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