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美国终身教授因何而忧

(2014-08-05 07:10:51)
标签:

终身教授

生源之忧

非升即走

大学竞争

教育

分类: 灯下闲谈

美国的大学教授,在任何一个年度的职业排行榜上始终名列最前。美国的许多政要,像布热津斯基、赖斯、朱棣文,在政坛上叱咤风云但对自己的教授职业总是恋恋不舍,离开政坛后都无一例外回高校重操旧业继续当教授。在美国当上了教授,意味着“自己可以炒校长鱿鱼而校长没法炒自己鱿鱼。”旱涝保收,受人尊重,当上教授自然成了杰出人才的首选。

要成为美国大学的教授,其难度可想而知,大数学家丘成桐曾说过就科研成就和研究能力美国一流大学的助理教授的水平就要超过大多数中国科学院院士的水平。谋得教授职位不易,当上了教授总该高枕无忧了吧?其实不然。

让教授纠结和不安的是怎样招到全球最优秀的研究生。人们一定会认为,凭美国大学的声誉、科研条件和优厚的奖学金,要招到最优秀的学生不会是个问题。全球的学生不都往美国跑了吗?中国清华北大的学生不都往美国去了吗?全世界的教育不都在为美国服务吗?我也一直认为,美国大学可能有很多问题,但优秀生源一定不是个问题。直到前几年施一公教授从美国回清华任教,当被问及为何回来时,他说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在清华任教可以招到最优秀的学生。当我看到这一报道,也有些不解:清华固然集中了最优秀的人才,但施一公任职的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大学普林斯顿,以普林斯顿的声誉和施一公教授自己的名望还招不到最优秀的学生?后来我自己的女婿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直接获得了助理教授职位,27岁就要带博士生了,我一直为他感到骄傲和高兴。在我向他表示祝贺的时候,他全然没有我想象中的高兴,他说要做的事特别多,特别是怎么样招到最优秀的博士生将是自己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要招到最好的学生,应该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位博士生导师的共同愿望。有了最好的学生,才能组建最好的科学研究的“梦之队”,这道理谁都懂。问题是,世界上许多博士生导师都是混混过,并不想成为“梦之队”的教练,美国的博士生导师为何一定要让自己成为“梦之队”教练呢?

表面上看,美国的教授比谁都好混,既是终身制,又没有论文之类的业绩考核。但实质上,美国的教授面临的竞争比谁都大。正如哈佛的一位教授所说的,美国的终身教授的每天生活就犹如在爬一根擦黄油的电线杆,每分每秒都必须奋发向上,否则迅速会被超越。这种压力来自纯粹的市场竞争。真正的市场,犹如没有作弊的奥林匹克运动会,靠的是实力,靠的是真才实学,关系也好权力也好歪门邪道也好都派不上用场。美国教授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唯一可以依赖也是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自己及自己团队的实力。有了最优秀的学生,才能组建最优秀的团队;有了最优秀的团队,才可能出最优秀的成果;有了最有优秀的成果,才能拿到最优秀的课题;有了最优秀的课题,才能拿到充足的经费;有了充足的经费,才能招到最优秀的学生。是纯粹的竞争,才有了优秀学生的价值;是真正的市场,才有了教授对优秀学生的渴望。

美国教授的争强好胜,美国教授的求贤若渴,不是他们特别有责任感,也不是他们特别秉公办事,而是纯粹的市场纯粹的竞争让他们非如此不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