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教育课程怎么开
(2013-10-01 21:57:22)
标签:
创业课程大学生创业淘宝创业学生老板创业教父 |
分类: 教育时评 |
创业人才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那么,是不是创业教育就不要课程了呢?对此,不可以简单地用“要”或“不要”来回答。有的课程,有还不如无,而有的课程却又不可或缺。真正有效的创业课程,是与传统的课程截然不同的。用传统的课程观来理解、开设创业课程,其必然的结果是对学生创业的扼杀而非推进。创业课程要想有效,或者说创业课程要想成为必需,以下的特性当是不可或缺的。
授课场所非教室化。创业人才是在创业实践中成长起来的,让学生放下手头的创业到教室中去听课,这不仅是对学生创业的剥夺,也是对创业学生成长的剥夺。真正的创业教育课程是贯穿学生创业全过程的,学生的创业现场才是创业课程教学的场所。校内的创业园,学生的公司车间仓库,甚至是创业学生的生活场所,才应该是创业课程教学的真正“教室”,这也就是人们所熟悉的“做中学”、“教学做合一”。那些“唯有课堂教学才是教学”的死脑筋和做法,已是创业教育取得成功的最大敌人和障碍。试图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来实施创业教育那就像在教室里培养游泳健将一样可笑。遗憾的是,如此可笑的事却是当下大学创业教育的常态,这当然也成了当今大学创业教育不见效的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
教学时间非固定化。传统的课堂教学安排都有严格的时间地点的规定,这种规定都体现在人们所极为熟悉的“功课表”上。创业教育的课程开设,也是有其教学计划,也应该有“功课表”。但这“功课表”与传统功课表却不一样,也不应该一样。教师的授课没法在规定时间内进行,而要从属于学生的创业活动,学生的创业时间就应该是课程教学的时间。这种课程教学,看上去没有传统课堂教学那么费劲,但老师的工作时间可能更长;这种课程教学似乎过于随意,却要求老师要有超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课程教学给人的感觉是没有系统的知识学习,但却有益于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教学时间的非固定化,这就要求学校对开设这些创业教育课程的老师的评价和考核要有全新的思维和理念,从工作量到教学业绩,从劳动纪律到教学规范,从奖金发放到职称晋升,都要有与传统做法不一样的标准和方法。
教学内容非预设化。传统的课程教学内容都是事先预设好的,一门课程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中要学习的内容在开学前都已确定,中途不可随意改变。而创业教育的有关课程内容尽管也会有事先的计划安排,但却要视市场变化、学生需要随时做调整。如果说传统课程内容是预设好的话,那么创业教育的课程内容是逐渐“生成的”。前者强调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而后者强调的是知识的应用性和适用性。生成性的课程,贴近实际,联系当前,不仅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业环境瞬息万变,特别需要这种生成性的创业课程。创业课程的非预设化,看似有失严谨和严肃,实际上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名教师除了对知识体系有高屋建瓴般的把握外,还要特别了解创业环境的变化和创业学生的需要,而且还要特别擅长于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又解决了学生当下创业中遇到的困难,这样的课程才配称合格的创业教育课程。
教学方式非讲授化。教师“讲”学生“听”是传统课堂基本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对“已知知识”的传授可以说是最经济最便捷的。然而,对于创业实践所可能出现的结果,在许多情况下不仅对学生来讲是“未知的”,就是对老师来讲也是“未知的”。既然没有“先知”,也就不可能有“讲授”。可以肯定地说,目前创业教育中大量的“讲授”,不仅劳民伤财而且误人子弟。老师可能更有学问,但也不可能点石成金;老师可能更有经验,但也不可能指点迷津。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需要师生间的协商、互助、讨论。创业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该类似于运动场上教练员与运动员的关系,是在“练”中探讨,是在“做”中求解。统一问题统一讲,个别问题个别讲,这是运动场上常见的指导方式,同样也应该是创业教育中常见的指导方式。创业教育应该是师生互动的一种创业实践,而不是教师照本宣科学生被动听讲的“课堂教学”。
向创业教育成功的学校学习,人们首先想得到的是对方的教学计划。知道对方开哪些课程这固然重要,但比这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对方是怎样开这些课程的。对课程的不同理解和做法,同样的课程所产生的作用完全可能会有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