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城市的拥挤、噪杂、混乱,让自己特别向往融都市的便利与乡村的恬静于一体的小镇,我把自己的这种心态归结为“小镇情结”。当有机会在大城市与小城镇之间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时候,我总是会不假思索地选择后者。加州的丹麦村名声很响,我一直想去看看,美国劳动节那天终于有了这样的机会。
丹麦村位于加州中部圣巴巴拉县境内,距洛杉矶两个小时的车程,曾被评为美国西部10个最美丽的小镇之一。去年在加拿大,去过有加拿大最美小镇之称的安大略省的尼亚加拉湖小镇。那个小镇曾经是加拿大的首都,有着加拿大历史上众多的第一,最早的议会大厦、图书馆、报社都在那,理所当然能成为吸引八方游客的名镇。美国的丹麦村,凭什么条件成为“名镇”?靠什么资源吸引游客?
来到丹麦村,我发现这里没有任何自然条件的优势,地形地貌极为平常;也没有任何历史和人文资源可利用,历史极为短暂甚至连能让人感兴趣的传说都没有。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只有5000来号人的村庄,一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要达上百万。当年丹麦国皇出访美国,也要专程到此停留访问。丹麦村的人,也许条件所限也想不出别的发家致富的招数,也许根本没指望自己的村庄有一天要出名,他们只知道也只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过自己最熟悉的生活。正是这种在他们自己看来是出于无奈的“坚守”和在一些学者看来是最为原始的“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保留了自己民族的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居然成了最为稀缺当然也就成了最为宝贵的旅游资源。
丹麦村的真实名字叫“Solvang”,在丹麦语中的意思是“阳光下的田野”。1903年三个祖籍为丹麦的美国人买下了这片阳光下的田野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园,到今天也就不过110年的时间,与中国的任何一个村庄比都不配当孙子。他们盖他们熟悉的房子,做他们习惯的饭菜,酿造他们爱喝的酒,制作他们拿手的蛋糕,不经意间一个具有经典北欧风情的丹麦小镇在北美这片土地上出现了。丹麦建筑、丹麦风车、丹麦蛋糕、丹麦小吃、丹麦葡萄酒、丹麦工艺品,原汁原味地保留着丹麦的一切。公园里是安徒生的塑像,马路边还有美人鱼雕塑,屋顶上插的是丹麦国旗,初来乍到,真好像踏上了丹麦的国土。我停留得最久的地方是安徒生博物馆,这博物馆的主体部分是书店,各种版本的安徒生童话书籍都能在书架上找到。来博物馆最多的游客是由父母陪同的孩子,他们既为安徒生的生平着迷,更被安徒生的童话所吸引。丹麦村,丹麦文化的守护者,同时也是丹麦文化的传播者。
当今世界上,美国文化是最强势的文化。从电影、音乐、舞蹈到衣着、餐饮、休闲,从体育、教育、科技到军事、政治、宗教,就像英语横扫全世界的各个角落。身处美国的丹麦村,却不受其影响,坚持走自己的路。能做到这一点,除了勇气,可能更需要智慧。他们一定很清楚,模仿总是难以超越,跟风必定丧失个性。
人们总是习惯于说,越民族越世界,越本色越恒久,然而在行动上总是缺少丹麦村人的这种执着和坚守。可以肯定,再过几十年,如再来丹麦村,看到的一定还是眼前这个丹麦村。

酒店“门卫”

爬满青藤的古董店

街头小品

“小美人鱼”饭店

丹麦风格建筑中的中国“酒家”

安徒生博物馆内景

安徒生博物馆

蛋糕店外墙文化

街景

礼品店

蛋糕店的橱窗

典型的丹麦风格建筑

随处可见的大风车

安徒生雕像

街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