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的“谢师宴”与美国的“谢生宴”(第六次访美日记之三)

(2013-06-26 00:33:32)
标签:

谢师宴

高考录取

重点高中

谢生宴

留学美国

分类: 边走边读

中考、高考结束,高中、大学录取正在紧锣密鼓进行当中,新的一波“谢师宴”即将隆重登场,这或将会为不景气的经济带来几分安慰,但也会为教育领域本已岌岌可危的道德堤坝带来又一次冲击。与国内的“谢师宴”不同,美国正忙着举行“谢生宴”。

来美国的第二天,应美国教授的邀请,参加了一回“谢生宴”。教授的两个学生博士毕业,教授就在家里设宴庆祝。顺便再邀请一些客人,这其中就包括了我。

我知道美国教授一年中通常要在家里举行两次“谢生宴”,一次就是当前的这一次,为每年的五月或六月在研究生毕业的时候举行,另一次是在下半年的感恩节,受邀请的是全体硕士、博士生,感谢学生们的辛勤劳动和付出。至于“谢生宴”有怎样的仪式和议程,受邀请的除了学生还有哪些人,宴请的规格如何,我还真不知道。美国教授的邀请,让我有了了解美国“谢生宴”的机会。

教授的家是坐落在半山腰的海景别墅,是我多次来美国到过的环境最为优美的家庭住宅。一进入院子,就能听到人造溪流的潺潺流水声,站在房子的任何一个窗前都能看到广阔无垠的太平洋。在我来到教授家的时候,已有十多人在场,而且更多的是上了年纪的人,有的在沙发上闲聊,有的站着在交谈,有的在大阳台看风景。当主人一一向我介绍,才知道,来的除了毕业生外,还有毕业生的父母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其中一位博士毕业生的家长来自阿拉斯加,真可谓千里迢迢。还有一些年轻人是教授实验室的工作人员,有博士后,有即将当大学老师的博士后。“谢生宴”没什么仪式,先是师母“主持”,请教授主人讲话。教授是美国工程院院士,具有国际学术影响力,满脸笑容,和蔼可亲,向毕业生表示祝贺,对来宾表示欢迎,然后就是举杯敬酒。都说美国宴请没有中国复杂,但在我看来一点也不比我们简单,光酒的花色品种就不下10种,这其中有产自1987年的中国白酒。我说这酒在中国也属“古董”了,教授开怀大笑,说确实收藏多年了。最热情最忙碌的要数教授的太太以及儿子儿媳,不停的张罗还要陪客人。在我要告辞的时候,“谢生宴”已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其他客人谈兴正浓,我看一时半会还不会结束。

美国人“谢生”,中国人“谢师”,谁都会说这是因为文化不一样,那么又是什么造成这种文化的差异呢?“谢生”与“谢师”看是一字之差,实际上反应了中美教育理念的巨大差异,反应了中美对师生关系的完全不一样的理解。当在心灵深处认为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的时候,当把学生的成长看成是教师自己最大的成就的时候,当教师们心里还时刻挂念着那些没能考上理想学校学生的时候,能出现“谢师宴”吗?即使出现了,教师也能心安理得接受学生这一消费者的宴请吗?“谢师宴”的流行,表明教育过程中师生关系的严重失衡;教师在“谢师宴”上既吃又喝还收受礼品,表明教师已把学生的成长看成是自己的功劳而忘了这是自己份内最大的责任。“谢师宴”的流行是与学校教学民主的丧失相一致的,是与教师对学生人格尊严和主观能动性的蔑视相一致的,是与教师人格低劣品位低下相一致的,也是与教育界普遍存在的说一套做一套的两面派文化相一致的。美国的“谢生宴”传达给人们的信息是:学生是主体是主人,教师是参谋是“仆人”,教师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学生的成长是教师最大的幸福,所以,教师对学生要心存感恩。

有人会说“谢师宴”是尊师的表现,尊师有何错?是的,尊师不仅为中国人也为美国人所称颂所倡导,那么为什么中国流行“谢师宴”而美国会流行“谢生宴”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