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创业教育之无效

(2013-04-14 20:57:20)
标签:

大学生卖猪肉

创业定位

创业评价

创业途径

创业率

分类: 教育时评

大学创业教育轰轰烈烈,大学生自主创业率却未见提升。为什么只有投入不见产出?为什么高度重视不能换来实际成效?原因固然很多,但以下三点是根本。

目标定位。要把大学生培养成怎样的创业者?这是创业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创业教育的归宿。如果目标定位不清,或者目标定位不切实际,必然导致教育行为的混乱或者教育效果的无效。大学创业教育的定位,不论是本科还是高职,都要从实际出发,从学生能做的开始做起,从自我雇佣开始。更何况,大企业也是从小做起,大公司也往往来自小作坊。创业的起点不怕低,大事业往往来自量力而行和坚持不懈;创业忌讳的是好高骛远和夸夸其谈。当下大学的创业教育定位,不是来自学生的实际而是来自教师的主观愿望。认为大学生与社会上的人不一样,创业必须要有科技含量,必须要有创新,必须要与专业相结合,不可以去卖猪肉开网店。如此所作所为,看上去很美,实际上都是空中楼阁;听上去很悦耳,实际上也不过是痴人说梦。科技、创新、专业不是不需要,但只有与实际嫁接落地生根才有意义。今天的大学创业教育,要让学生们去创办“苹果”,却对模仿乔布斯在车库里小打小闹的创业行为实施打压和冷嘲热讽。如此创业教育,除了出几个华而不实的创业文本和组织几场劳民伤财而智力含量还不如幼儿园游戏的创业竞赛外,还能对大学生的创业起真正的推动作用吗?

评价标准。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创业人才,有多少学生走自主创业的路,这些创业学生的创业业绩如何,理所当然是评价创业教育成效的标准,也唯有如此才能推动大学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发展。奇怪的是,当下的大学创业教育不是以培养创业人才为目的,更不是以创办了多少企业为标准,甚至把学生的商业行为看成是离经叛道。就大学的理解,创业教育就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是为学生未来创业埋下一颗“种子”。“意识”和“精神”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说是标准实际上等于没有标准,永远无法考核,永远无法评价,因此也永远可以不承担责任。至于“种子”,“有”还是“无”也只有天知道,更何况“发芽”或“不发芽”那是未来的事。“发芽了”学校会说是因为自己播下了种子,“不发芽”也不会有人追究,即使追究,学校也能轻而易举地找出种种理由来为自己开脱。人们之所以如此热衷讲意识、讲精神,除了因为可以不要承担责任外,还因为“讲意识”比“讲功利”高雅,“讲精神”比“讲金钱”有品位。既高雅又无须承担责任,既有品位又无须做事,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好的差使?大学热衷于此也就不足为奇了。“无目的”、“无标准”,最终导致的是是非不清黑白颠倒。耍嘴皮子的当先进,讲投入不讲产出的是示范,没有创业人才成长的大学是创业型大学,如此怪事只是个例吗?

培养途径。创业人才不是教出来的,是练出来的。要让学生真正走上创业之路,让学生真正成为一名不是工作岗位的竞争者而是工作岗位的创设者,学校就要尽可能提供“练”的机会和平台,而不是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听。大学老师对此也不是全不懂,那么,为什么只知道一味地开课呢?为什么明知无效而为之呢?一是因为创业教育“无目的”、“无标准”,简直就是一场梦游,多做少做干好干坏都一样,教师自然无所用心。二是改革有风险,变“教师的教”为“学生的练”,这是全方位的调整,做好了不一定有功,出了差错说不定还要受处分,大家还不如按部就班得过且过。三是“开课”对老师来讲可谓一本万利,这是自己最拿手的活,不懂也能教,而且还有工作量,还可以编教材搞发行赚钞票,有了工作量有了教材又可以评职称。所以,教育部一声号召,全国高校就能在一夜之间把创业课程如数开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与创业课程高开出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学生的创业率仍然低得不成比例。比尔盖茨不是课堂里培养出来的,乔布斯不是课堂里培养出来的,浙商不是课堂里培养出来的,要想让大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就不能一味让大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从教育行政决策机关到各个高校,要想真正推进创业教育,就必须反思“开了创业课为什么无助于创业率的提升”。如果仍然认为开了创业课就算进行了创业教育,那我要说欲创业千万别上大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