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术前景孩子的基本特征
(2013-02-21 18:38:57)
标签:
有出息的孩子考试好就好吗学术前景预测孩子孩子的发展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 |
中国的孩子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长,升学压力大。确保考试的优秀成了家长、孩子追求的唯一目标。考试成绩也就成了衡量一个人是否会有学术前景的唯一标准。一个孩子能否上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直至能否到世界名校留学,预测的依据就是该孩子当下的考试成绩。会考试能考高分的孩子就会被认为是有出息,一定会在最终学术竞争中取胜,反之则会被认为不是读书的料。
考试与一个人的学术前景真有如此一致的关系吗?不能说没有关系,但也没有密切到两者可以划等号的程度。一个孩子的考试成绩是与这个孩子接受老师家长辅导时间的长短、自身智力发展早晚等因素密切相关的。要想对一个孩子的学术前景作出比较正确的预测,仅看考试成绩是不够的,还要看以下一些方面的情况:
一是价值追求。是对学习本身有兴趣,还是对学习结果所可能带来的表扬奖励有兴趣,这一微妙的区别将决定了一个孩子能走多远。每个孩子都会看重学习的结果,但最优秀的孩子一定会把学习本身看得比学习结果更重要。最优秀的孩子一个共同的特征是:学业上的融会贯通比得到物质奖励看得更重,学业问题解决比取得考试好分数更让自己愉悦,任何荣誉也没有比学习本身的成功更让自己感到骄傲。多数人读书为了生活,最优秀的孩子读书本身就是生活;许多人读书为了玩,最优秀的孩子读书本身就是玩。
二是自学习惯。服从老师安排,独立解决学习困难,按时完成作业,考试得高分,这样的孩子应该算是好孩子了,但还称不上是最好的孩子。最好的孩子在学习上,不仅体现在“服从”,更体现在“自主”。能自己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能自己主动确定学习内容,能自己不断总结学习经验,能自己选择适合的学习方法。好孩子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学”出来的。会自学的孩子,时间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学习的范围能超越学校的要求,学得的知识会更扎实也更能得到灵活运用,久而久之,自然变得出类拔萃。
三是意志品质。求学的路漫长而充满艰辛,最顺利发展,从小学到博士毕业也要21年。美国顶级大学的博士生告诉我,他们是在解决问题中成长起来的,每天都会遇到或来自理论或来自实验的看似无法克服的困难。凭一时的热情,再高的智商再扎实的知识基础也不可能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最优秀的孩子,不仅因为聪明,更是因为意志过人。他们在困难时不退却,在平淡时能坚持,抵挡得住吃喝玩乐的诱惑,不需要父母老师督促,学习成了不间断的自动化的行动。
四是学习态度。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成败。“胜不骄败不馁”应是学术人的基本态度。一个人有了成绩,就沾沾自喜,是因为没有了更高的目标,也是因为没有在更广的范围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只有那些成绩优秀又立志高远、充满自信又心怀谦卑的人,才可能在学术的路上走得更远。胜利容易让人倒下,失败同样容易让人倒下。一贯优秀的人对“失败”更陌生,如果没有对“失败”的正确应对,说不定“优秀”会因偶然的失败而终止。只有“赢得起输得起”,才可能顺风顺水。
五是学术兴趣。排名看总分,录取看总分,总分高了自然就会被人认为是优秀了。但真正优秀的孩子,除了总分高,还要有某方面的优势和特长。要想有优势和特长,两点很重要:一为有某方面恒久的兴趣,二是具备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和能力。兴趣能让人的学习变得自动化。研究性学习要求一个人:能给自己出题目,能制定计划,能自己搜集资料,能刻苦钻研,能独立完成,能反思总结,并且在这过程中能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所以,当孩子考试优秀的时候,父母切不可据此认为自己孩子就一定会有良好的学术前景。要让孩子真正优秀,要让孩子在学术的路上走得更远,还得从多方面去关注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