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不姓“高”
(2012-08-26 16:03:25)
标签:
教育新思维高职教育姓高姓职经验第一大学生源不足教育 |
分类: 教育时评 |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个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自成体系的独立的类别,其本质就是“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来路清楚,血统纯正,就是姓“职”,切莫不要给它一个莫名其妙的“高”姓。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包括从事职业教育的人热衷于给“高等职业教育”改姓?说来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中国有太多的人讲虚荣可以不讲尊严,要面子可以不要父母。有的人为了掩盖出身的平寒,会隐姓埋名;有的人为了炫耀自己虚假的高贵,会不认贫穷的亲爹亲娘;有的人在利益面前,有奶便是娘有钱便是爹。这样的事只发生在传说和故事中吗?一定要把“高等职业教育”冠以“高”姓,有的人是属于认识有误,多数人纯属这种虚荣心作祟。他们心底里看不起职业教育,扯上一“高”字似乎自己的脸上就贴了金,就高人一等了。他们对于教育部把高等职业教育管理部门从“高等教育司”调整为“职成教司”一直心存不满,似乎离“高”姓远了一步,是掉了身价。
高等职业教育,确属高等教育范畴,但属于高等教育范畴的职业教育。就像电子商务,其本质是“商务”,“电子”两字强调的是电子领域的商务。高等职业教育的“高”字,要体现职业教育的“高”,是相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高”,培养的学生要有“更高的职业技能”、要有“更高的职业技术”。而并不是让高职学生既要接受普通高等教育的理论学习,又要接受职业技能的训练。有人一定会问,既受理论学习又受技能训练不是更好吗?一个人既有理论的高素养又有技能的高水平不是更完美吗?我们有太多的人总是喜欢以愿望来取代现实,习惯于把主观意志凌驾于客观规律之上。职业教育是有自身的规律的,如果按照普通高等教育的做法另搞一套,必定会碰得头破血流。当下培养的许许多多的高职毕业生,要说理论不如高中生,要说技能不如农民工,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高等职业教育连自己是姓“高”还是姓“职”还没搞清楚。张冠李戴不伦不类的教育能够培养的就是成为社会累赘的不会读书不会操作不会思考不会干活的“四不像”。
高职学生,擅长于操作动手实践,理论学不会也不愿学。他们尽管通过高考让自己从高中生变成了高职生,但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同学真实的的文化程度还不及初中毕业生,各省高职院校高考录取分数在200分左右即可证明这一点。200分是什么个概念?就是瞎蒙加一篇流水账似的作文。要蒙到200分以下还真有些困难,一不小心就可能蒙到正确的答案总分就可能超过200分。山东省高校招生去年缺4万生源,今年缺5万生源,有人说降低分数线不就有生源了嘛。殊不知没人能考得起分数线以下的分数!高职院校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学生,让他们学技术,让他们动手,他们乐于去学也学得会;让他们去学理论,学书本知识,他们反感排斥也学不会。根据学生的特点施教这是基本的教育规律,嘴里谁都懂,行动上谁都违背。无视高职生的特点,坚持高职姓“高”,尽开一些学生听不懂的课,尽讲一些学生掌握不了的知识。学校、教师从“高职姓高”中得到了虚荣心的满足,学生交了学费却从“高职姓高”中一无所获。可以说,目前高职院校的理论课教学基本无效,学生课后也基本不学理论。如果说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高等数学实行考教分离,学生期末考试得分即使30分就算及格,我敢说基本上不及格。不要怪数学老师,所有的老师都是在做着既痛苦又无效的事。
职业教育,就是让学生获得经验;高等职业教育,就是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经验。国外成功的高等职业教育始终强调理论“够用为度”,哪有像我们这样矫揉造作、自作多情?如果仍然坚持高等职业教育姓“高”,高职院校将更偏离正确的方向,也将更没尊严更不受人欢迎,自然也更误人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