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开设为了老师还是为了学生?
(2012-02-12 23:10:03)
标签:
教师考评工作量教学业绩大学课程上课课堂教学教育 |
分类: 教育时评 |
课程开设为了谁?提出这样的问题也着实是愚不可及。学校是培养人的场所,学校开设的课程自然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成长。但现实当中,如此简单明了的问题却被搞糊涂了。特别是高智商云集的大学,在课程为谁开设问题上,不仅搞糊涂了,而且还被颠倒了,许多课程的开设不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老师自己。
大学里的一些课程是用不着开的,老师自己也知道,但照样开着,这是为什么?这是为了老师自己的工作量,完成了工作量就有了工资、奖金和获得晋升的可能。在如此制度安排之下,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的开设,首先考虑的不是学生的成长而是怎样确保教师的利益。为了老师有足够的工作量,用不着开的课也开了,原本只需要比较少的课时的课程也人为地增加了课时。有的课程内容陈旧过时,但却要全体学生长年累月陪着老师,以让老师赚到足够的工分;有的课程难度过大,学生只能酣然入睡,面对没人听讲的课堂教师为了工分也只能没尊严地坚持讲课。此种现象在大学,特别是在高职院校实在是太普遍了。
大学里还有一些多余的课是“因人设课”而产生的。有的老师只会教某门课,而该门课对眼前所教的学生是不适合的,但为了老师不至于“待岗待业”也就开设了。老师的利益是得到保证了,但这种利益的保证很可能是以牺牲学生眼前的时间和未来的机会为代价的。
当然,天底下完全没有用的课程是没有的。也正因为如此,大学老师就有了为自己赚工分开课程的所作所为找到了辩护的理由。对于开设的任何一门课程,大学老师都能说出一大堆让学生、家长、社会眼花缭乱的理由。但不论他们怎么天花乱坠,如果他们开的课不受学生欢迎,他们讲课的时候多数学生在玩手机或在睡觉,那么这样的课多半不是为了学生而是为了自己的工分,应属取消之列。
开设那些一味为了完成自己的工作量而又让学生醒都醒不了的课程,这不仅是一个能力问题,更是一个道德问题。如此缺德行为的泛滥,不仅是学生发展的悲哀,同样也是教师自身进步的悲哀。当然,也不能一味地怪老师,罪魁祸首还是大学里诡异的对教师的评价考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