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让孩子有了自己是小皇帝的感觉
(2012-02-02 22:36:17)
标签:
家庭教育任性自我宠爱平等民主杂谈 |
分类: 家庭教育 |
小孩子天真活泼,惹人喜爱。但现在的一些小孩子尽管聪明伶俐可还是让人喜欢不起来。没教养,没规矩,不知道长幼有序,更不知道不同的场合要有不同的言行举止。不会顾及他人感受,不听从大人的劝导,桀骜不驯,肆意妄为。个头小火气大,对父母的训斥会还以“反训斥”,生气、哭闹、打滚往往是他们的专利。
孩子的这种任性、极端“自我”的品行是怎样形成的?说这是父母“宠”的结果,有的父母不认同,认为自己还是很严厉的,有时候还会通过“打骂”的方式来教育。说这是父母“只养不教”的结果,父母更是不认同,认为自己也经常跟孩子讲道理。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孩子有了自己是小皇帝的感觉和行为呢?我要说,这是包括父母在内的长辈对孩子过分“在意”和“关注”的结果。
在孩子来到人世之前,与孩子相关的人员已做好了甘当“臣民”为孩子的快乐提供无微不至服务的准备。孩子一旦降生,即成了家庭生活和人际交往的中心。孩子还不会说话表达,但自己是“圆心”、是“太阳”的感觉已牢不可破。一个在“被在意”中长大的人是不容易“在意”他人的,一个在“被关注”中生活的人也是不会“关注”他人的。不要怪孩子“任性”,孩子始终在“任性”中生活;也不要怪孩子“自我”,孩子一直都在“自我”中成长。大人们对孩子前呼后拥的追随和百依百顺的服侍,自然让孩子变成了小皇帝。在小皇帝看来,凌驾于众人之上、做自己想做的一切是太理所当然不过了。
当孩子的所作所为超越了父母的忍受程度,父母也会以“打骂”来教训,但是一时的“打骂”已不可能对长期以来无所畏惧的孩子起到多少震慑的作用了。至于,平时长辈的说理、劝导,那简直就是“太监对皇上的哀求”。
要让孩子从小就知书达礼,就要消除孩子精神和物质上的特权,建立起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在平起平坐中吃饭,在相互尊重中交流,在共担责任中生活。让孩子在得到关爱的同时关爱他人,在得到服务的同时服务他人,在得到体谅的同时体谅他人,懂得谦让,懂得克制,懂得自己不应享有比他人更多更大的权利。在这样没有特权的环境中长大的人,才会具有真正的感召力和竞争力。要知道,在家是小皇帝,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完全可能成为小奴隶。
对孩子不可能不在意、不关注,但为了孩子的成长,长辈只能在心里在意,在心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