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败无素质(访台日记之一)
(2011-11-22 23:47:40)
标签:
人文素质台湾大学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教育 |
分类: 边走边读 |
“一个人除了要有谋生的本事,还应有一定的人文素质。”此话不错,关键是怎样才能让人有素质。否则,这只是一句口号,弄不好,还会让人变得更没素质。
来台湾,向职业教育界的同行讨教。台湾同行说,他们的高职院校十几年前都已升格为4年制本科,但对于专业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或者孰重孰轻的讨论从未停息,更没有权威或明确的结论。台湾人上大学就像上小学一样容易,普及化的大学教育,让许多大学特别是从事职业教育的大学不再有甄选学生的可能。台湾同行寻找不到答案,实质上反映了台湾大学的尴尬:本科需要人文素质教育,普及化的大学又实施不了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素质”不是喊口号喊出来的,也不是表决心表出来的。目前的大学生,特别是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是有欠缺,有的还很欠缺。怎样让他们具有一定的人文素质呢?一种普遍的做法是缺什么补什么。数学不好的补数学,英语不好的补英语。如此做法的一个必然结果是:没素质的变得更没素质。
有的学生对读书失去兴趣,甚至对人生失去信心,都是因为数学和英语。如果继续强迫他们学习数学和英语,除了让他们变得对人生更自悲更消极对读书更恐惧更排斥外,还想让他们得到什么?许多学生心理上出现问题,都是从成绩下滑开始的;有的学生走上犯罪道路,也是从成绩下滑开始的。一个始终处于受挫状态的人,他的无能感和无助感如果能让自己变得破罐子破摔,那还是非常幸运的,可怕的是有的人因此变得与社会对立与学校反目。人文素质是在“乐学”中获得、在“能学”中长进。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功,就不可能有人文素质教育的成功!
人文素质更不能仅仅理解为语数英理化生。有的学生不擅长于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并不意味着在别的方面不能学不想学。要实施真正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就必须在为学生提供多方面学习的选择上下功夫。让学生避免失败,是人文素质教育成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