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英之外(香港《大公报》2009-4-15)

(2009-09-04 10:29:28)
标签:

大学生创业

淘宝

就业

贾少华

分类: 媒体报道

 

就業難是當下人們熱議的話題,其中大學畢業生就業難更是備受關注。要解決這個難題,除了保持經濟發展,加強各方協調等之外,調整人們的擇業觀念也很重要。

三十年前,高等學校的毛入學率只有百分之一,那時能進大學讀書的都是「天之驕子」,出了校門的畢業生,普遍被認為是社會精英。如今,毛入學率已達到百分之十九,預計到二○二○年,將達百分之四十。在新的情勢下,若我們堅持老一套的精英就業模式,那注定是要碰壁的。

浙江義烏工商學院是一所高等職業學院,他們走著一條很有特色的育人之路。他們鼓勵學生開網店,「淘寶網」是學生們馳騁的天地,他們堅信「淘寶改變命運」。有個名為楊甫剛的「優秀畢業生」,其市場營銷這門課程的成績雖只有三十多分,但他從開的網店裡卻可以得到四萬的月收入──約相當於四十個大學畢業生的收入。

該學院副院長賈少華主張對學生進行「多元化培養,人盡其材。因材施教」。他說:「我們的學生從小成績就不好,在學校沒有什麼成就感,比較自卑。做網店後,人變自信了,發現自己也能成功。」他認為開網店「能有效訓練一個誠信的商人」。

開網店到底是不是初學經商者的上等選擇,這個尚可討論。值得注意的是賈少華對教育的思考:「在誰都可以上大學的高等教育大眾化時代,還繼續培養精英的老思想,那是誤人子弟,是為培養一個陳景潤製造出千萬個炮灰。中國高等教育可悲就在於只著眼於一個陳景潤的成才。精英永遠需要,但都盲目去培養精英,那是自尋煩惱。」

我國傳統文化中有很濃烈的精英情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似乎是不言而喻的成功之路。在一個開放的社會裡,這個模式是應被質疑的。在深入思考之前,我們不妨先來分析一下愛因斯坦對就業的看法。

一九五三年七月十四日,一個在德里的印度人給七十四歲客居美國的愛因斯坦寫了一封長信,尋求幫助。寫信人是一個單身漢,他打算未來從事數學和物理學研究,儘管他自己也承認在這兩方面的知識「非常有限」。他身無分文,來信連郵票都沒有貼。七月二十八日,愛因斯坦用英文寫了回信:

「我收到您的來信。您要繼續從事物理學研究的熱情給我很深的印象。然而我必須坦率地說,我決不贊成您的態度。我們衣食住行都是因為有別人的工作,對於這些,我們必須誠心誠意地給予回報,不是以滿足自己願望的工作來回報,而且要以如人們通常所說的服務於他們來回報。否則的話,不管我們的生活需求多麼小,我們也是寄生蟲。在您的國家更是如此,那裡正是經濟起步的奮鬥時期,急需受過教育的人努力工作。

這只是事情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您有多方面的本領,可以自由選擇做什麼工作。在科學研究的過程中,獲得有價值的成果的機會,哪怕是對於非常有天賦的人來說,也是很小的。所以極有可能是這樣:當您最富有創造性的年華過去以後,您會感到沮喪。

出路只有一條:把您大部分時間用於幹些實事,例如當教師,或從事其他適合於您的工作,用餘下來的時間從事研究。這樣您無論如何也能過上正常人的寧靜生活,哪怕得不到繆斯女神的特殊關懷也不要緊。」

現在看來,這位智者在半個世紀之前講的話仍如此親切。一個年輕人,於人於己考慮,就業的第一選擇是不是就是「服務」這兩個字?不管誰,如果置生存的基本條件於不顧,一味要「走自己的路」,那很危險。愛因斯坦本人,大學畢業之後,並沒有進入研究機構或高等院校,而是在伯爾尼專利局做了一名普通職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