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南方日报》刊出一篇题为《惠州:优秀教师配“秘书”,中小学也搞“大部制”》的消息后,心中委实一阵惊讶。平日里教学工作太累时,同事们也曾开着玩笑说要是能有个秘书该多好,没想到还真有学校给老师配秘书呢。虽说配秘书的只是10名优秀教师,这也属破了天荒的事。
给优秀教师配秘书合不合适,众说纷纭。反对者的理由无非也就是“增加教育成本”、“不符合教育规律”,“助长教育行政化风气”等等。
然而我倒认为,这未必不是一本好经。
如果单就普通教师而言,确乎没有这个必要。可是在全国各地无数的草根教育工作者中诞生出一些优秀教师,如同夜空繁星中闪亮的几颗,数量不多,却发出璀璨的光辉。他们勤奋教学,善于总结,积累经验,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又用理论指导实践,作出了杰出的成绩,成为名副其实的名师。为了推广经验,传授教学技巧,名师们每年都会到各个学校进行公开课、示范课教学,并长期从事教学理论研究。而且他们一直站在一线讲台,任务重,压力大,有限的精力承受着超负荷的工作,长期疲惫,难免顾此失彼。
惠州一中给10名优秀教师配秘书,其实也就是配“助手”。从名师的角度讲,助手可以做一些协助性的教学教研工作,减轻名师们的工作压力。从助手的角度来看,意义更是巨大。具体实效的经验技巧不是听名师的一两节公开课就能学得来的,助手们近距离地接触名师的工作,可以最便捷地向名师学习,从辅助工作实践中有所收获,迅速成长,成为新的名师。
所以说,名师配秘书,这是一本好经,只是好经别给念歪了。
首先,配秘书必须严格限定范围,不可随意扩大。得是极少数名副其实有所专长的名师方可配秘书,这样名师带高徒才能真正落到实处。一旦泛滥,负面作用将会很大。
其次,在配秘书时有必要给名师们明确权利和责任义务,要求他们对秘书们有具体明确的培养目标,秘书不光是为名师们替轻的,学习成长才是更重要的事情。名师要言传身教,真正做到名师带出来的也是名师。
再者,秘书在名师的教学工作中只能做辅助性的工作,万不可越俎代庖。如果秘书代替了名师的课堂教学、作业批改,代替了名师实质性的教研活动,变成助手做事,名师冠名,“挂羊头卖狗肉”,那就本末倒置,事与愿违了。从助手的角度讲,这和独立工作已无区别,“近距离学习”成为空谈。从名师的角度来说,脱离了一线的教学实践,那么他的教研活动便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宛如空中之楼阁般没了根基。教学水平便会止步不前,靠啃老本过日子,这样的名师只能是一时的名师,终难是一世的名师。
将实际工作移交给秘书后,名师会去做什么呢?想必是坐着飞机或是http://s1/small/5f4897ffg938631a1f6c9&690汽车到处去赶场似的去“示范”,去“公开”。翻着自己的新花样,拿着高额的出场费,形同明星在“走穴”。
现如今有点小名的都齐刷刷瞄准了票子,端起了架子。影视明星有高额的出场费,经济名人有高额的出场费,文化名人有高额的出场费。真不希望给名师配秘书也使得名师们脱离了本职工作,为了出场费而奔忙,蜕变成“教育贵族”,将好端端一本经给念歪了。
(金色秋风原创)
2010.10.26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