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复习之《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2010-03-28 18:09:22)
标签:
精华博文草根名博最好最实用文言文教育教学复习曹刿邹忌 |
分类: 教育杂论 |
九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
《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
2.
过程和方法:1、以四个板块为线,通过问答法、练习法、表格整理法对两课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
2、明确文言文复习思路,培养学生依据考点自主复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代明君贤臣为了国家大事敢于进谏、从谏如流的精神,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文言实词复习整理。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依据考点自主复习的能力。
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答法、练习法、表格整理法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导入语:同学们已经复习了九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四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第六单元的两篇文言文——《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板书:复习内容《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明确考点和课堂环节
三、背默板块
1.合上课本,齐答:《曹刿论战》选自________,《邹忌诺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__。
2.表格比较记忆:
书 名 |
作 者 |
体 例 |
别 名 |
记事年代 |
《左传》 |
(相传)左丘明 |
编年体 |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
春秋时期 |
《战国策》 |
刘向 |
国别体 |
《国策》 |
战国时期 |
3.学生背诵《曹刿论战》。
4.布置课下检查《邹忌讽齐王纳谏》。
5.当堂默写课内名句。
3.核对答案,订正错别字。
四、译释板块
1.指导翻译释词的方法。
2.示范释译词句。
3.练习翻译。
五、整理板块
1.整理课内通假字。
通 假 |
读 音 |
词 义 |
例 句 |
出 处 |
|
|
|
|
|
|
|
|
|
|
3.
4.
六、理解板块
提出两课内容中重点问题,学生思考口答。如果有难度,可以展开讨论。
(1)《曹刿论战》一文的文眼是“远谋”二字,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里呢?
(2)曹刿入见,问“何以战”,鲁庄公摆出三个条件,曹刿否定了前两条,肯定了最后一条,原因是什么?
(3)邹忌劝谏齐威王的策略,高明在何处?
七、课堂总结
这一节课,我们复习了文言文《曹刿论战》和《邹忌讽齐王纳谏》,围绕中考考点,我们以四个板块复习了文学常识、课文背默、实词用法、文句翻译和内容分析。文言语句节奏的划分,重点虚词用法归纳,我们将在第二轮复习文言文专题时进行。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更多的复习任务还要请各位同学课下完成,请同学们运用课堂上学的复习方法,课下有步骤地复习,力争让第一轮复习落到实处,夯实基础,减少中考中文言古诗部分丢分现象。
八、作业
1.以表格形式整理本册八课文言文中的17个通假字。
2.记忆复习一词多义表格中涉及这两课的32个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3.以四个板块的步骤复习《愚公移山》。
九、板书设计
书 名 |
作 者 |
体 例 |
别 名 |
记事年代 |
|
《左传》 |
(相传)左丘明 |
编年体 |
《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
战国时期 |
|
《战国策》 |
刘向 |
国别体 |
《国策》 |
春秋时期 |
|
通 假 |
读 音 |
词 义 |
例 句 |
出 处 |
徧 |
biàn |
遍及,普遍。 |
小惠未徧 |
《曹刿论战》 |
|
|
|
|
|
十、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