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之极至曰夏至

标签:
夏至一阳生一阴生消息卦十二辟卦 |
分类: 易海泛舟 |
明天18时07分(酉时)就是夏至了,来说一说夏至的话题。
一、夏之极至
常常听到有人说,夏至啰,夏天到啰!
单看字面好像是没错,但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代表踏入夏天的那个节点,是“立夏”,而不是夏至。一年四季的开始点,分别是“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而“夏至”和“冬至”一样,是一个季节的中分点,其他两个是“春分”和“秋分”。
夏至的“至”,是“极”、“最”的意思,夏至就是“最夏天”之意,那么,为什么叫“最夏天”呢?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咱们中国大地位于北半球,这一天太阳的直射点离咱们最近,所以认为是“最夏天”,于是古人在确立廿四节气时,就称之为“夏至”,与太阳直射点达到地球最南端的“冬至”相对应。《恪遵宪度抄本》说得很明确:“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二、“一阴生”与“一阳生”
这就涉及到另一个话题,“一阴生” 是什么意思。简单一点理解,就是“物极必反”,既然已经到了“最夏天”,当然接下来就没有“更夏天”了,到达极点必然要返回,北半球的白昼也开始一天比一天渐短了。因为“夏至”是太阳的直射点离咱们最近,被认为是阳之极至,那么在这个极点要往回走,就必然是走向阴的一面。也就是说,阴的开始必然是最阳的“夏至”日,一直走到最阴的“冬至”日,然后返回来“一阳复始”,也叫“一阳生”,这样周而复始,循环不已。或许,我们最夏至时节感受到的还是继续热下去,热能往上在升,但其实幕后的运作机制已经开始往下走了,这是规律。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思归》诗中就写道“夏至一阴生,稍稍夕漏迟。”
夏至时,天地间的阳气达到极致,进入盛夏,在此以后,阳将渐消而阴逐渐增长。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一方面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另一方面,夏季也是所谓“阴阳争死生分”的时节,因为此前是阳长阴消,此后则转为阳消阴长,此时盛阳覆于阴上,阴始生于其下,喜阴的生物开始滋生而喜阳的生物开始死去(如夏枯草),阴阳交错,人易生病。因此要注意保护阳气,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
三、消息卦
这个时候来理解“消息卦”也许就很简单了。
“十二消息卦”也叫“十二辟卦”。简单说就是:在一个卦体中,凡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息”。“十二消息卦”即被视为由“乾”、“坤”二卦各爻的“消”“息”变化而来的。“辟” 是君主的意思,这里取其主宰之义。用十二个卦配十二个月,每一卦为一月之主,是谓“十二辟卦”即十二月卦。这十二卦是:复、临、泰、大壮、夬、乾、姤、 遯、否、观、剥、坤。配以地支排序之月份,就是:复主十一(子)月,临主十二(丑)月,泰主正(寅)月,大壮主二(卯)月,夬主三(辰)月,乾主四(巳)月,姤主五(午)月,遯主六(未)月,否主七(申)月,观主八(酉)月,剥主九(戌)月,坤主十(亥)月。
凡“消”“息”之卦共十二卦,称为“十二辟卦”。主一年之十二个月。对应如下:
复卦 一阳息阴 建子 十一月
临卦 二阳息阴 建丑 十二月
泰卦 三阳息阴 建寅 正月
大壮卦 四阳息阴 建卯 二月
夬卦 五阳息阴 建辰 三月
乾卦 六阳息阴 建巳 四月
姤卦 一阴消阳 建午 五月
遯卦 二阴消阳 建未 六月
否卦 三阴消阳 建申 七月
观卦 四阴消阳 建酉 八月
剥卦 五阴消阳 建戌 九月
坤卦 六阴消阳 建亥 十月
如果你有时间,把这十二个卦画出来,就一目了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