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漳州的两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转)

(2011-06-11 12:21:44)
标签:

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漳圣王

慈济宫

漳州八宝印泥

杂谈

分类: 散文杂谈

 漳州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有18项,分别是漳州芗剧(歌仔戏)、漳州木版年画、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锦歌、东山歌册、漳浦剪纸、白礁慈济宫吴真人诞辰祭典仪式、云霄纪念开漳圣王巡安民俗活动、东山关帝文化、诏安铁枝戏、华安玉雕、南靖土楼客家山歌、芗城浦南古傩、南靖四平锣鼓乐、漳浦竹马戏、龙海林前伽蓝药王巡社、漳州南词。

  2005年起,漳州市全面启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漳州市文化与出版局组织人员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面普查,经过专家咨询论证,并面向社会公示60天后,将18个项目作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向市政府提出申报。其中,漳州芗剧(歌仔戏)、漳州木版年画、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锦歌、东山歌册荣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链接

云霄纪念开漳圣王巡安民俗活动:每年 农历正月十三至元宵节,凡立有圣王庙的城镇或村社,民众必入庙焚香礼拜,并约请戏班演戏娱神,以表达对陈元光及其将佐的尊敬和怀念。活动形式包括巡城鉴王走王,形式古朴典雅,队形壮观,民间信仰氛围浓厚。

  白礁慈济宫吴真人诞辰祭典仪式:白礁慈济宫供奉的是保生大帝,是闽台最有影响的民间信仰之一。每年农历三月十五保生大帝圣诞日,海峡两岸保生大帝庙隆重庆典,万民共祭。从三月十一至十七,闽台各地分灵寺庙必来白礁慈济宫(或青礁慈济宫)谒祖进香。

  东山关帝文化:一年一度的东山关帝文化节,集地方传统文化于一炉,精彩纷呈,台湾同胞纷至沓来,成为联系海峡两岸亲情和乡情的重要纽带,对增强台湾同胞的文化认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诏安铁枝戏:被称为中国原始文化瑰宝,是诏安独特的民间木偶剧种,以保持古板、原始的以俑作乐面貌而独树一格,对研究原始文化和人类文明的演变,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华安玉雕:华安民间的一种特殊工艺,以国石候选石、中国九大名石之一的华安玉为材料,经艺术加工而成的特种造型艺术,其材质独特、雕刻精湛、品位高雅、种类齐全,独具审美价值与收藏价值。

  漳浦剪纸: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最初只是作为刺绣的底样,后应用于各种结婚、祭拜活动,剪各种猪脚花、饼花贴于礼品、祭品上,寄托美好的心愿。漳浦剪纸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其排剪在羽毛、花瓣的运用,丝丝入扣,栩栩如生。

  南靖土楼客家山歌:地处闽南山区腹地的南靖县,是客家先民的主要聚居地,现有客家人近6万人。田螺坑自然村的客家山歌,自600多年前皇室先民到此开基后就延续下来。南靖县组织有关部门和人员对田螺坑自然村的客家山歌进行发掘、整理,使之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芗城浦南古傩:浦南的古傩有其独特之处———面具格外巨大,不是直接戴在表演者的头上,而是顶在竹筐顶上,傩显得体形庞大,迥异于人。表演者随着歌仔戏的打击乐,且行且舞,做出夸张滑稽的动作。浦南的古傩提供了远古人类生活、思维方式的摹本。

  南靖四平锣鼓乐:源于古代的四平戏,是早期的南戏弋阳诸腔之一。四平锣鼓乐的演奏都是遵循戏剧节目按套进行的,如头音吹排、大破对阵等。演奏中吹音曲调、锣鼓节拍与吹音旋律紧密配合,锣鼓声喧,优美动听。

  漳浦竹马戏:主要流行于漳浦县的六鳌、古雷等沿海地区,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分为本戏与弄仔戏两大类。唱腔以南曲为主,保留一些民间小调,吸收某些四平腔、京腔昆曲曲调。竹马戏充分体现了早期戏曲简单粗犷、诙谐纯朴的特色。

  龙海林前伽蓝药王巡社:林前伽蓝药王巡社集汉族广泛流行的抬神像巡游和闽南的崇水于一体,极为独特罕见。它的历史悠久,直接与唐代开漳历史相关,是民族文化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活见证,是古老的闽南土著文化的遗存。整个活动前后持续三天,村民载歌载舞,尽情狂欢,许多闽南民间艺术经由这一载体得到保存。

  漳州南词:南词音乐始于唐初,唐明皇时盛行于宫廷,为历朝宫廷雅乐。清朝时,南词从江苏传入江西,再由江西传入漳州。漳州南词包括南词正韵南词北调南词小调和器乐曲牌十全腔等形式。

 

漳州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二批漳州市级"非遗"共有15项。

传统手工艺5项:漳州八宝印泥、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黄金漆画、剪瓷雕、"庆源号"彩绸;

民俗6项:高山族(排湾族落)服饰、洋西山北"拾福份"、檀林(威惠庙)请祖、山格(慈惠宫)戚家军祭祀仪式、宋代爱国名臣陆秀夫祭祀仪式、玉二妈;传统医药1项:宋金枣;

传统戏剧1项:铁枝木偶;

曲艺1项:南音;

民间舞蹈1项:高山族舞蹈。

    相关链接

    漳州八宝印泥:由珍贵材料为原料,以特殊加工方法精制而成,具有鲜艳饱和、气味芬芳、浸水不化、色泽长新、燥天不干、雨天不霉、夏不渗油、冬不凝冻等八大优点。

    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制鼓技艺文化久远,保留着特别的传统鞣制鼓皮的技巧,从"蔡福美"制鼓技艺反映出来的海峡两岸传统制鼓工艺内涵丰富。

    黄金漆画:具有光彩夺人、久不褪色的特点。它在被装饰的木、竹器上反复上漆磨光后,再用"退光漆"描绘人物、山水、花鸟等,最后用真金箔施行贴金,极具强烈的艺术效果。

    剪瓷雕:选取各式彩瓷器或残损价廉的彩瓷为材料,剪成细小瓷片,用来贴雕人物、动物、花卉、山水,装饰寺庙等建筑物的屋脊、翘角、门楼、壁画,色彩鲜艳、造型生动、立体感强、久不褪色。

    "庆源号"彩绸:诏安庆源彩绸民间艺术,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彩绸艺术既有彩纸,又有刺绣、布艺等多种的民间工艺,形成了多项艺术合一,其手工精湛,做工考究,花样繁多,实用美观。

    高山族(排湾族落)服饰:是研究闽越文化传承变迁及中华民族多元化文化交融的珍贵文化遗产。其制作工艺上有自己独特的特征,不但具有实用性,且因其图案纹样多带原始意味,故带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洋西山北"拾福份":以崇拜血缘祖先姬静(广平宣王)为载体,以广平宣王庙为平台,以"拾福份"(分猪肉、寿桃)为核心内容开展的系列民俗仪式。

    檀林(威惠庙)请祖:是开漳圣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开漳治州文化、民间信仰文化、寻根文化等内容,反映了陈姓百姓以及开漳五十八姓后裔对开发建设漳台祖先的崇敬之情。

    山格(慈惠宫)戚家军祭祀仪式:以纪念戚继光抗倭为主题,活动包括扛猪公、灵龟归庙、掷孤米、龙艺表演、神明戏。活动形式古朴典雅,民间信仰氛围浓厚,参与人数众多,举办时间固定。

    宋代爱国名臣陆秀夫祭祀仪式:以民间信仰的形式展现,表达一种缅怀先烈仁人志士的爱国情怀,已传承500余年,其核心活动"下水操"特色独具,全国罕见。

    玉二妈:相传为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次女,名为陈怀玉,神称"怀柔夫人"。两岸"玉二妈民俗信仰相同,祭祀的信仰风俗形式、祭品的品种和摆设以及民俗活动所使用的音乐韵律、信仰风俗都具有闽南特色。

    宋金枣:为清晚时期百年老店铺"寿全堂"研制。利用新鲜金枣,配以祖传中草药秘方,经复杂的手工制作,闲食与药用两宜,具有消食、祛风、健脾、益胃功效和中国传统医学、药学的研究价值。

    铁枝木偶:用三支铁枝钩着身背和两臂操作,虽然肢体不如"提线木偶"灵巧,布袋木偶随意,但它不受线条阻碍,手掌堆积,身段显得均称、文秀、袖功自如逼真,形体大方,蹲、站、坐自然敏捷。

    南音:源于两汉晋唐和两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带入福建,盛行于闽南一带,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东山御乐轩迄今已有245年历史,为保留至今的中外最古老的南音曲坊。    高山族舞蹈:是来自台湾的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项目,展现了集体性、现实性、多样性等特征,是海峡西岸惟一保留的跨越台湾海峡两岸的少数民族艺术,形成了独特的民族、生态文化环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赤脚走路
后一篇:立冬补嘴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