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绝美的画卷--读沈从文的小说《边城》

(2009-10-17 15:51:27)
标签:

沈从文

徐志摩

湘西

边城

翠翠

傩送

桃花源记

人生形式

分类: 读书

当我合上这本册子,不由得从心底长出了一口气,这样的一个故事,感觉就象是一枚纯净的琥珀,将过往的时空封存起来,有一种纤尘毕现的细致和感动。又或者,是一个单色的卷轴,将一份馥郁浓烈的情绪用一种舒缓恬淡的手法描画开去,满眼是轻盈秀丽的景致心底却是挥之不去的悲情。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老船工已不幸失去女儿,所以,外甥女翠翠就是他的唯一希望。当翠翠也来到那个情窦初开的年龄,尤其因为她的美丽单纯和孤寂落寞而成为天保兄弟爱慕的对象时,老船工的内心同时被希望和恐惧左右着。因着年龄的考虑,他希望可以以自己的力量促成一份稳定可靠的感情不料却是适得其反。天保和傩送简直就是受命运的操纵了的牺牲,尤其是傩送,在“碾坊”和“渡船”的挣扎之中,是始终的天人之战似的纠结,尽管长辈或外界的干涉似乎是隐身的,但压力始终都是存在的。所以,在这个故事中原本应该有的强壮有力一往无前的骁勇高歌,只有出现了短短的一晚。那个懵懂女孩,日常生活在一个过于单纯的环境中,甚至因为从小没有母亲,使得她完全没有办法看清楚或者理解自己的感情。她的世界中,除了外公,只有黄狗和渡船,节日的热闹对于她而言是一种意外,她似乎只是旁观而并不能够置身其中的。当那份意外的情感在心中滋生出来的时候,她是不知觉的,甚至是躲避的。只有当那歌声在她的梦境中盘旋的时候,她才能够正视那份快乐,然而那样的快乐竟然是永远不会再次出现了。这是怎样凄绝的一份美丽。

在这样一个美丽的故事里面,我们很容易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还忍不住的会去向往,那些尤如水墨泼就的山水树木。甚至那些翠色黛色的远近峰峦、溪流、河谷、竹木,都会映射到“翠翠”这样一个简单的名字里,当你舌尖吐出这两个简单的音节的时候,那些清新秀丽明朗澄澈的造化之物一如就在眼前。在这样的水土上养成长成的儿女,自然也会秉承那片土壤给与他们的朴实纯净的性格,他们在自然中生长在人事中磨炼,或单纯稚嫩或豪放豁达或执着谦和,但都必须因循某种预设“律例”,这种无形“律例”只是镌刻在人们的行为中。它刻在翠翠父母离世的身影里,刻在天保兄弟的谦让里,刻在老船工每一次对金钱的谢绝中,更刻在翠翠对自己生命的无助中。我就会想,这会不会就是美丽的代价,那些美丽的健康的自然生长在本真状态年轻人,他们除了需要面对生存的压力,也需要面对心灵的孤独,无从释放的情感的挫折,和无从归依的盲目。这,大概也是一种“人生的形式”吧。

我喜欢这部作品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喜欢它的文字之美。它的纯净秀美实在与徐志摩的文字的缱绻细腻可以相映成趣,而他们的共同之处则在于同样饱含深情。沈从文自称“乡下人”,他被人称为“乡土作家”,但这乡这土是唯美的,我甚至可以在翠翠黑黑的肤色清明的双眸里看见张兆和的影子。在整个故事中,少女翠翠委婉曲折的心意,执着坚持的目标,柔软敏感的情绪,孤独凄苦的境况和盲目无望的未来,都是用一种安静沉稳的口吻,在一件件细琐的事情上描摹的。那些简单干净的文字漫漫的倾泻出来,就象山里面的小溪流,清澈,清凉,时而湍急时而舒缓,掩映在花丛竹木中,伴有山歌鸟鸣,承载阳光月露,是健康自然滋养出的丰富形态。在现实中即便演变成一个悲剧也是一个美丽的让人向往的自然之境。

不过,我始终是不能相信这样一个故事的,我只是把它看作是一个类似“桃花源记”一类的童话,或者说,一个梦想。如果说一个早年离开家乡的游子,在异乡饱尝时事艰辛人情冷暖,就自然会对家乡萌生出一种温暖的向往,而他的家乡又恰巧秀丽明澈,那梦想自然也就纯净澄廓。在现实中,我们总是遍寻桃源而不得,我们不惜背负行囊越走越远,我们的结局也许会同翠翠一样的无望。如果都市也可以是一个“优美健康自然”之地,撇开那些建筑喧闹和物欲,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享有一种更加纯洁的“人生形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