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乡情与温情---读沈从文的<湘行散记>和<湘行书简>

(2009-10-19 19:54:05)
标签:

沈从文

张兆和

湘西

乡土

常识

分类: 读书

尚是寒冷的冬天,一条小船在湍急的沅江水中逆流而上,而且,常常有一些时候行驶得异乎寻常的快速,哪怕是一些浪急的险滩也毫无惧色,就如同一个急迫的行人焦急回家的脚步。船上的乘客是一位带着眼睛的文弱书生,他大部分的时间是在船舱中不停的写着什么,间或也信笔描画一番沿途的景致,或者翻一翻随身携带着的书籍。当然,他有时也会走出船舱,凝神沿江的秀丽景色,他常常会把眼神停留在一个景物上很长的时间,似乎在仔细辨认它的体貌,回味它的意蕴,又或者根本就是在比对留在记忆中的印记,找寻旧时的泥爪。他偶尔也会跟后面的舵手攀谈,或者告知他的要求。他常常会要求在某个地方停靠,或者在某个地方让他上岸走走。他,就是沈从文。

1934年,因为母亲病危,沈从文不得不匆匆从北京赶回湘西老家。他坐车到桃源,雇了一条小船沿沅水溯流到达浦市,然后赶山路回老家凤凰。他一路上每天都给太太张兆和写信,报告沿途的景色和见闻,当然报告的最多是思念之情。事实上他每天写的不只一封信,他差不多把时间都花在写信上,并且常常会因为信纸、墨水等问题困扰。因为当时他们新婚不久,虽然是暂别,但一面是艰难的上水之路,寒冷,孤独,一面是柔婉体贴的妻子。相形之下,解决思念的唯一办法就是不停的写信。那些文字和图画,以后人的眼光看来,实在是最真最美的表达,不加掩饰无需思考,就如同一板之隔的沅江水一样激情流淌。这些文字中留存下来的一部分后来被集结编辑为“湘行书简”,它们是在沈从文先生去世以后才出版的。沈从文自己当年根据这些书信和记忆,在回到北京以后,将一路的见闻,写成了“湘行散记”若干篇发表。

“湘行散记”是一组朴实的风俗画。它的主体并不是沿途的如画风景----诚然那些风景鲜活得如同当今的摄像机镜头。在那些翠色黛色的背景之下,在激荡沸腾的沅江一路,上演的是怎样的一出人间喜剧,江上的水手,江边的妇人,军人和商人,各色的小人物们在尽情的演绎着自己的人生角色,无须上妆也不理会观众,嬉笑怒骂,千姿百态,恣意奔放且尽心竭力。这是一群不压抑的生命,无论水手还是妓女,也无论容颜老去的绒线铺女孩和成衣店独生子,连同从都市逃脱的军官随从虎雏。在那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青山秀水间,他们遵从着别一种的生存方式有别一样的生活态度,他们在自然中生长,他们对生存的理解,对爱恨情仇的解释,对生命的热情,大约都融化为激流中的挣扎和无尽的摇橹人的歌里。如果说“边城”的基调是柔美的,那么“湘行散记”则更为雄壮粗旷,只是那些憨直粗鲁甚至凶悍背后,依然是温暖的情感一如往昔的甜美,这是让我无比感慨的。“湘行散记”所描画的生活,距离我所能够认识的生活实在是非常的遥远,无论是现实的距离还是认知上的距离,但我总能在每一个细微处,看见脉脉流动的温情,触碰到心底的柔软感觉,我实在没有办法不被感动。

只是在另一方面,我总是会时刻的感觉到自己的“常识”被颠覆。所谓“常识”的被颠覆,就是指作者对于当地人坦率直白的两性关系的赞美,以及对吊脚楼主人的感情生活的肯定。当然,我们的价值观是被教育出来的,我们从出生开始,就不断地在被规范被塑造就如同生产流水线上的制成品,我们在日益产品化的当今社会中成为千人一面的无限复制品。我们不断地在各类作品中看见被妖魔化了的自己,都市文化成为物欲的代名词,城市就是被规范和信条束缚而成的牢狱。于是,乡村就成为自由个性和活力的象征。我不知道那个时代那个地方的人们的真实生活和内心感受,我自觉可以理解,但还是无法认同。就像我相信作者本身亦有怀疑,就在他猛然看见衰老了的成衣铺独生子,“我被时间‘意识’猛烈的掴了一巴掌”(老伴),以及领悟到江边年轻女子夭夭的心意时,“我呢,在沉默中体会到一点‘人生’的苦味。”(一个多情水手于一个多情妇人)我们常常会被日常生活环境之外的美景所迷惑,那些场景通常在过去或者未来或者域外,那些自由张扬的生命活力难道不是被赋予的吗?当然,我相信作者将所有这些人物描画在我们面前时,是怀着怎样的炙热情感,给与乡土和亲人的是绵长无尽的挚爱,给与读者的是极致细腻的唯美。在爱和美的夹击下,“常识”无疑一定是会落败的。

我从来没有去过湘西,只是此刻我很容易的就会在脑子里幻化出沅水沿岸的峰峦叠翠,我也知道即便我真的踏上溯流沅江的小船,也不复得见当年的景观了。江水流逝的同时时间也流逝,大概只有那些文字才可以固化在作者的那一份情绪中。我们也就只有从文字中去重温体味那早已消散殆尽的理想家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