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5f955b31cba4b3fb5fb32f80950f91de.jpg|
本套文集共10 卷,收录的都是孙本文先生重要且有影响的作品,时间跨越孙先生整个的学术生涯,既包括其早期的著作,又包括建国后发表在报刊上的文章,从中也可看出中国社会学从20 世纪20 年代开始到建国后发展的脉络。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99c59eca37ea9765ed6a3a6ddb92824b.jpg|
所有文字均是从孙本文先生的原著转录而来,在本套文集的编辑过程中,我们最大限度地遵照原稿的行文习惯,除了删改转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其余均保持原样,力求还原这位伟大的中国社会学的先行者的学术思想,使读者能够置身于二三十年代的语境中品味其学术魅力。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abb0bbd584d28f51454a3b87ee1ea170.jpg|
主编:周晓虹
主编助理:陆远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c99b9eb63e4d761f8b7a975cde7ac1b7.jpg|
社会学原理
本卷收入孙本文先生《社会学原理》一书。该书系孙本文先生在多年讲授“社会学原理”的课程讲义基础上,经过先后七次修订编写而成,1935年由商务印书馆首次出版。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将本书定为“大学丛书”后,又经作者修订再版。
本书是阐述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社会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及研究方法的专著。作者“采各家之长,凡社会学上重要方面,无不论及。欲使社会学全部知识,成为一有机的体系”。
本书也被视为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学理论研究的代表作。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842985ac83d1283bf003886f9236aca3.jpg|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ce65f26d8b15fb7c18bbca45fd3e8172.jpg|
本卷收录的《社会心理学》一书,是孙本文先生的主要著作之一。全书分为六编,共三十章,60余万字。
第一编探讨社会心理学的目的、对象、范围、问题以及源流派别;
第二编综述人类行为的基础与型式;
第三和第四两编讨论社会环境对个人行为的影响,以及社会约制个人行为的法则;
第五编讨论个人行为对社会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社会环境调适的法则;
第六编专论社会心理学的应用。
该书194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并列于“大学丛书”,在此后60余年内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502c9c5dec9cdaba9010bb370ff4b96b.jpg|
本卷收入孙本文先生《近代社会学发展史》和《当代中国社会学》两部著作。
其中,《近代社会学发展史》于1946年被列入由学生之友社主编的“学生科学丛书”,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该书以“时代为经,叙述自孔德以来各种社会学理论之源起发展,以及近今社会学领域以内各部门分工合作之情状。”
《当代中国社会学》于1948年由胜利出版公司出版。该书叙述了自清末社会学传入中国直至作者写作该书时五六十年间中国社会学发展的概貌,是1949年以前出版的最翔实完备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之一。
这两部著作编入一卷,方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中西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原貌。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4aeac5aae27bb2f7868bc92c913434f8.jpg|
本卷收入孙本文先生《社会学上之文化论》《文化与社会》《社会的文化基础》《社会变迁》《社会思想》五部著作。
其中《社会学上之文化论》于1926年由朴社出版,系作者在美国留学期间对当时流行的社会学“文化论”的介绍。
《文化与社会》于1928年由东南书店出版,“以讨论文化与社会为主”,是作者的论文及讲演集。
《社会的文化基础》、《社会变迁》于1929年由世界书局出版,均系作者为其主编的“社会学丛书”撰写的著作。
《社会思想》于1944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介绍了“上自柏拉图下逮孔德”两千余年间西方社会学思想的演变。
这五部著作均为1949年以来首次整理出版。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f723a9eeaaccbf4df6a94ea611895e44.jpg|
本卷收入孙本文先生《社会学的领域》《社会学ABC》《人口论ABC》《社会问题》《公民·社会问题》五部著作。前四册均系1927至1928年间由世界书局出版。
其中《社会学的领域》系“社会学丛书”的一种,作者将其视为社会学入门之作,意在“予学者以各种基本概念,使能明了社会学的领域,以为研究的始基”。
《社会学ABC》《人口论ABC》均列入世界书局“ABC丛书”,分别介绍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普通原理原则”和“普通人口问题,尤注重人口数量问题”。
《社会问题》是作者为“免除通俗对于社会问题的误解”,“采用客观的科学方法去分析社会问题性质”的著作。
《公民·社会问题》则是作者就同一主题,按照国民政府教育部公布的高中课程标准编写的“公民”课程教材的一种。
这五部著作均为1949年来首次整理出版。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b1adf458aad26be99b97a29dc3154a43.jpg|
本卷收入孙本文先生《现代中国社会问题》第一编“绪论”、第二编“家族问题”和第三编“人口问题”。原书于194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现代中国社会问题》是作者利用翔实的社会调查资料,“以中国问题为本位,以社会学观点为中心”,对当时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的“比较详细与综合之叙述与分析”,是分析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问题最翔实的著作之一,对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也具有参考价值。
本卷也是该书1949年以来首次整理出版。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59f4e5f0ac05127dca5fbe059b4c8cc3.jpg|
本卷收入孙本文先生《现代中国社会问题》第四编“农村问题”和第五编“劳资问题”。原书于1943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
《现代中国社会问题》是作者利用翔实的社会调查资料,“以中国问题为本位,以社会学观点为中心”,对当时中国存在的社会问题进行的“比较详细与综合之叙述与分析”,是分析1949年以前中国社会问题最翔实的著作之一,对理解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也具有参考价值。
本卷也是该书1949年以来首次整理出版。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3be3cb632d5f01cb25e6ea831a69dd2b.jpg|
本卷收入孙本文先生于1915至1936年间在国内刊物发表的论文、书评、讲演稿、调查报告等。
除个别篇章外,绝大部分为1949年以后首次整理出版。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349280fad1e6034706ee7e785251e99c.jpg|
本卷收入孙本文先生于1937至1948年间在国内刊物发表的论文、书评、讲演稿、调查报告等。
除个别篇章外,绝大部分为1949年以后首次整理出版。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1065f870d807497d9bc835488e7793b2.jpg|
本卷收入孙本文先生在1949年以后的部分著述。其中一部分是当时公开发表和出版的论文、著作。
此外,此次出版编者还从亲属保存的孙先生晚年大量未刊手稿(涉及社会学、社会哲学、统计学等很多领域)中挑选了较有价值的一些予以整理和发表,包括孙先生在去世前5个月完成的长文《中国人口计划生育问题》。
这些著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孙先生本人晚年的心路历程和社会学学科在1949年以后的变迁。而其中体现出的明显时代烙印,则需要回到具体历史语境中加以解读。
另外,为了便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孙本文先生的生平和思想,我们还收入了孙本文先生的学生陈定闳教授晚年写成的《孙本文研究》。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9b548d09bc5d9d5e5b08e1c95637e7ee.jpg|
内容来源:@社会学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