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作为有国际知名度的日裔美籍学者,19岁之前,入江昭生活在日本;之后的62年,他几乎都在美国度过。独特的经历影响了入江昭的学术研究,他提倡以多国视角研究“国际史”。因其卓越的学术创新能力,他被费正清称为“非同寻常的天才史学家”。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www_ssap_com_cn/14d246a44a2bf3877f2861d49972c115.jpg
2016年1月1日,入江昭的代表作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在中国出版。在这本书中,他以宏大的国际史视野审视了二战中的亚洲和太平洋战场,其解释框架更是独一无二。他清晰而令人信服地阐明了当时日本是如何一步步被孤立,直至战败的。
入江昭对腾讯文化讲述了他的个人经历。
腾讯文化:你生于1934年,这场战争对你而言意味着什么?
入江昭:上世纪30年代发生的事情我已经不记得了。1941年我刚上一年级,我清楚地记得1941年到1945年间发生的事情。这场战争给我的全家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当时我家在东京,我记得1944年,日本政府担心美国或其他国家进攻或轰炸日本,便要求小孩子们都从大城市撤离,我是其中之一。我不得不离开家,到东京附近的山区生活,并在那里待了一年。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www_ssap_com_cn/90fa840792c18eefa7b6bce70f6be5da.jpg
1945年,被美军轰炸后的东京
腾讯文化:那你的父母呢?他们在二战期间的生活如何?
入江昭:我的母亲一直在东京。我的父亲是记者,20世纪30年代,他主要在欧洲采访报道。1941年,他被派往中国。1945年5月之前,我的父亲大部分时间在南京采访报道。可以说,二战结束前,我没见过我父亲几面。
二战结束后,我和父母在东京团聚了。1956年,我去了美国。算起来,我和父亲只共同生活了10年左右。
腾讯文化:父亲给你讲述过他在中国的经历吗?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www_ssap_com_cn/e79dbc4a7b4ebc8a8f5bc2b3fd5ae90c.jpg
被日军侵占后成为一片废墟的南京。摄于1938年1月4日
入江昭:父亲当时为日本同盟通信社工作。1945年5月父亲从南京回来,我记得他告诉我,这场战争多么恐怖。他还告诉我,这场战争是由日本导致的,原因是日本对外界的无知。日本不了解中国,不了解美国。要重建日本,必须多了解其他国家。
父亲的感慨给我很多启发。1956年,我决定去美国,他很高兴。我觉得,只有了解世界后,才有资格发言,假如继续生活在日本,我很可能会变成民族主义者。
腾讯文化:父亲的经历是否影响你研究二战,写《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这本书?
入江昭:是这样的。我父亲汉语讲得很好,他非常喜欢中国和中国文化,总教导我要多了解中国——不仅是中国,也包括其他国家。后来我对研究国际关系和其他国家的历史感兴趣,也是受了父亲的影响。
我在美国生活了很多年,虽然很少见面,但我和父亲经常通信。他1945年对我说的话一直伴随着我:“尽可能地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p/www_ssap_com_cn/39fb5b4686a36ca4cd789d9e4c23c4ea.jpg
[美]入江昭(Akira Iriye),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亚洲及太平洋的起源(The Origins of the Second World War in Asia and the Pacific),李响|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甲骨文2016年1月版
腾讯文化:你曾经表明自己只是擅长“纸上谈兵”的学者,但今年5月,你联合186名欧美历史学家发表联名信,呼吁安倍政府正视日本战时强征“慰安妇”等历史问题。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入江昭:我对政党并不感兴趣,无论是日本还是美国的政党。我对公共事务很感兴趣,比如人权问题、环境问题和教育问题。我认为教育很重要,我希望人们能够理解过去,共享知识。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超越国界,聚在一起,互相对话交流。这种融合实际上已经在发生,比如很多年轻人到外国留学,很多商人到外国做生意。
我已经教了五十多年课。我教的内容非常简单:“历史就是对过去的记录。过去无法改变,我们应该分享各自对过去的认识。”无论日本、中国还是美国,都要共同合作、学习,共同分享。
我的书已陆续在中国出版。很高兴更多的中国读者能了解我的观点,我们可以探讨,交换观点。
我出生在一个很糟糕的时代,幸运的是,今天的世界要和平很多。它尽管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也有更多的希望。我认为,美好的未来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够合作,分享彼此的灵感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