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于孩子看书,真的是既期待又怕受伤害。看书当然可以增加知识,但是看书太多也让人担忧孩子四肢不勤、身体瘦弱,真是左右为难。其实如果你看过孩子怎么看书的话,你就会发现,孩子看书不仅不会变成文弱书生,反而更身强力壮!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看书的方式和一般的“书生”大不相同!
一个孩子“看书”,需要经过一段奇妙的过程─他“看”到书了,他“摸”一摸它,拿起来“闻”一闻。唉!干脆拿来舔一舔,咬一咬好了,看这东西到底是做什么的?嗯!味道不怎么样,可能不是吃的,拿来摔摔看,好玩!再拿来叠高,不错,很好玩!嗯!妈妈怎么把这东西翻开来?哇!这东西里面还有图呢?妈妈在看图呢!我也来学妈妈,把它拿起来看。─哇!孩子和书认识的过程这么有趣,他用到了眼睛、鼻子、耳朵、舌头、牙齿、手、脚等,几乎全身都派上用场了,看书真的是一项很好的“运动”!对身体健康大有帮助!
孩子看书和大人看书最不相同的地方,就是孩子是“学着去看书”(learn to
read),而大人则是借着看书去学习 (read to
learn)。前者的过程着重在探索、模仿,是一个用全身的感官去开发新领域的发展过程。他看到书、摸到书、拿起书、搬运书、摔打书、舔舔书,这是一个全身小肌肉都运用到的活动,所以孩子爱看书,不仅可以学习到如何看一本书的方法,也能借由和书的接触,让各种感官充分运用,是一个很健康的学习过程喔!
小小孩子“玩”书也是在“看”书吗?
有些父母认为,这孩子哪是在看书啊!他简直是在“破坏”书嘛!这是父母拿大人看书的模式来要求孩子。其实孩子不识字,同时他看书也不是为了要获得书中的知识。他“看”书和他玩其他玩具没什么两样,只是为了好玩。所以他和书玩,以他的条件,当然只能摸摸它,咬咬它,搬搬它了。
那么是不是孩子太小了,不适合看书,等大一点,认了字再看书呢?这的确是很多父母的看法,既然看不懂,就先不要看,以后再说。其实你的孩子“已经”在看书了,只是他们用和大人不同的方法在看。他们不识字,他们用感官和四肢来看书。这虽不合大人看书的标准,但他们的确是在看书。少了这个和书玩的过程,就算孩子认了字,可以看书了,他也不一定喜欢去看书呢!
所以不要担心孩子不会看书,让孩子多和书接触,和书交朋友,等他慢慢认了字,熟悉了大人看书的方式,他也会慢慢变成一个爱看书又看得懂书的小读者。
如果你担心孩子把一本好好的书给破坏了,那么市面上有一些塑料书可以先拿来代替一下,让孩子去摸它、捏它,同时你也可以适时地介入他看书的过程,教他把书打开,和他一起探索书中的内容和图画,他会渐渐了解到书到底是做什么用的,你们之间的亲子互动也会更加频繁。
当然,如果是妈妈带着孩子到图书馆或是书店去看书,教导孩子爱惜书籍是非常必要的。所以如果孩子还太小,妈妈可以购买一些特殊材质的书,让他和书玩耍,等到孩子够大了,你为他购置一些书,或是带他到图书馆、书店去看书、选书、购书,这时候再教他如何爱护书籍也还来得及啊!
看书可以使孩子聪明又健康吗?
所谓聪明,就是耳聪目明,也就是五官敏锐,四肢灵活。充足的营养,适当的运动,当然有助于孩子,但是没有一项活动像看书一样,能够让孩子既聪明又健康,您相信吗?
学前阶段的孩子,正是五种感官和四肢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这时成人要如何帮助他们呢?最重要的是提供感官和四肢适度的刺激,也就是让感官和四肢多加活动。看书不仅能刺激孩子的感官发展,同时也是让四肢活动的好机会!一个孩子看书,要用到视觉(眼珠子滚动)、听觉(耳朵听到书页翻动和妈妈念书的声音)、触觉(手指头感受到触摸书页的感觉),甚至于味觉、嗅觉(他们常舔书或咬书),同时他们也翻书、搬书、叠书,这不仅对手腕关节肌肉大有帮助,跑来跑去拿书也是对脚最好的锻炼!
当然,孩子渐渐长大,盯着书上的文字看时,你可要注意光线,而且不要让孩子的眼睛太疲劳,否则不小心成了小四眼田鸡,就太不划算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