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谁的爱情不迷茫?——“蚁族”访谈

(2015-02-14 11:45:33)
标签:

杂谈

这是一个真实的北京爱情故事,摘自《青年蓝皮书:中国青年发展报告(2013)No.1——城市新移民的崛起》。主编:廉思;采访人:陈向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白先生出生于1985年,陕西延安人,父亲为医生,母亲为文盲,家里还有一个已婚的哥哥。2005年,白先生毕业于延安市卫生学院,2005年8月来到北京,在某大学附属医院医疗辅助中心实验室心血管中心边学习边做技术员,2007年8月在这里遇到了一个硕博连读的学生,并确认了恋爱关系。2008年回到家乡延安工作两年,这期间换过一份工作,主要是与医疗行业有关的销售。2010年8月因女友毕业来到北京陪伴。经朋友推荐到某高科有限责任公司工作,现在该公司客服部工作,月薪2500元左右(扣除税收和五险一金后净额)。2011年10月与女友分手,但现在仍保持一种稳定的、频繁的联系。

医药情缘
认识白先生是在公交站候车时,白先生个头不高,谈吐清晰,给人一种外向乐观健谈的感觉,随便聊几句我便相信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当我将深访目的说明时,他毫不犹豫地将联系方式告知于我。在他身上,丝毫没有生活在大都市居民的提防,有一种自然而然的亲近感。约定中午在他办公室相见,主客握手后,他说:“讲出来我的经历,你可能都不相信,有些传奇!”

“我父亲是一名乡镇卫生所的医生,母亲是个文盲,农村户籍……”,白先生开始娓娓地讲起自己的故事。他接下来所有的故事经历都与父亲的这个职业有关,受父亲影响,在孩提时接触最多的就是医药。后来在父亲的建议下,他来到延安市卫生学院学习,并于2005年毕业。

“刚毕业时的第一份工作是保健品销售,工作了两周感觉自己被骗了,于是果断地辞掉工作。”辞掉工作后,白先生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于是在一些招聘资料上下功夫。终于,他像其他怀揣梦想的青年一样,选择了“机会众多、人们素质高、高楼大厦林立的地方”——北京。

那一年,他20岁。

与你相遇在北京
来到北京,白先生仍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医药行业。“我在北京选择的第一份工作是某大学附属医院医疗辅助中心实验室心血管中心,因为这是个名牌学校,比较吸引人,加之可以边做技术员工作、边学习”,虽然只是一个合同工,刚开始工资一千多点(后来白先生辞职时涨到近两千),白先生仍欣然接受了这份工作。在这里,他的轨迹彻底改变。

“在里面我主要是做技术辅助,即助手的身份,里面有许多医学院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白先生在里面虽然工资只有不足两千元,但仍抱着学习的态度愉快地度过了两年。2007年8月,白先生在实验室与一个来自东北的直博女学生确定了恋爱关系。“她比我大三岁,我也比较矮小,应该不是理想中的男才女貌、帅哥美女的那种,但当时我们都对对方很有感觉。那时我们都是感情的白痴,什么都不懂,但在一起就有一种很舒服的感觉。”白先生谈到此处,有一种处在当时的幸福感觉。“那时我们只要都有时间就会在一起,四个月的时间我们就把北京逛了个遍。”

“我自己比较爱交朋友,在医辅中心,我认识了很多朋友,包括学生、老师,他们现在有的出国了,有的自己开公司了,有的在医院里。现在我去医院验个血、查个体都不要钱的”。这是实话,白先生健谈、仗义,“我的这些朋友对我都很好,但我从来不是只获得不付出的人,我也帮助过他们,我所有的好朋友都从我这里得到过帮助”,他因而得到了很多的好朋友。但这也是有代价的,就白先生每个月不足两千元的收入而言,交朋友特别是恋爱显然是不够的。此时的白先生,思考着做些改变。“由于当时只是合同工,每月不足两千元,我当时感觉没有前途。由于在实验室做实验时会受到辐射伤害,以及父母的要求,我在2008年初离开了北京。”此时的白先生是纠结的,因为他和女朋友刚确定关系不足半年,所以他一口气列举了很多的理由,并且到现在还记得那么清晰。

空中的日子——只为鹊桥相会
2008年春节过后,白先生留在了老家延安。他重新找了一份卖药的工作,但由于工资只有两千元左右,感觉收入太低,于是干了三个月就辞掉了。接着他又找了一份医药代表的工作,“这份工作比较好,月均收入四五千元,在延安算是比较高的收入了”。这种收入也支撑了白先生后来空中飞人的生活。与女朋友两地分居的日子他们的思念日甚,“那两年我们每天都会打电话聊很长时间,多则一个多小时,少则半个小时,那时电话费很多哦”,两人的感情也更加深入。在此情形之下,两人见面的要求也愈加强烈,“在老家时,我们至少两个月见一次面,我每次都会从延安飞到北京去看她”。遇到两人共同的节假日,他们还会一起相约旅游,“那两年我们去了很多地方玩,如南京、秦皇岛、香港、澳门等”。那两年的日子是单纯而又幸福的,白先生以较高的收入工作着(虽然最后几乎没有什么积蓄),他的女朋友在名牌大学读着博士,两人处于甜蜜的热恋中。因此虽然每次白先生得坐飞机往返于北京和延安之间,但空中鹊桥相会让他们更离不开彼此,两人的感情也日益深厚。

女友毕业——地点呼叫转移
2010年6月,白先生女朋友博士毕业,并在北京找到了一份收入较高的工作。“她毕业后从学校里出来,没有了宿舍,自己一个人租房子住很孤独”,于是在2010年8月份,白先生辞掉了在延安月薪近五千元的医药代表工作,在没有在北京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就来到了北京。最让白先生难以割舍的不是三线城市较高收入的工作,而是“我在那边培养了两年的关系也就失去了”。但为了女友,他的工作地点不得不从延安转到北京,因为女友是他“非常重要的人”。

由于白先生为人不错,因此当他来到北京的消息被朋友获知时,“我还没准备找工作,一个朋友就帮我联系了一家公司——也就是现在这家公司”。白先生从公司的基层员工做起,在公司的技术部由技术保障(也即助手)做到正式员工,一年后做到三个人的主管。“升到主管后每个月工资净额3500元左右。”但后来公司决定成立客服部,为了原技术部的一个老领导,“我放弃了技术部主管,又成了客服部的客服专员,现在工资净额2500元了”。“你们不是按工作经验吗?”我问道,“我们公司的工资只按照级别和职务,而不是工作时间”,“不后悔吗?”,“为了朋友嘛,多支持他一下”。

来到北京后,白先生选择了和女友住在一起,“我们公司有便宜的职工宿舍,350元每月。我觉得她一个人住既孤单,又不安全,因此我和我女朋友住在一起”。这样,白先生选择了离公司更远,每个月自己花1200元的房租和女朋友住在一起。“那个房子34平方米,房租2400元每月,我们是平摊的。”但两人的差距也是不小的,“我每月工资两三千,她每月工资10000多,我们实行AA制,个人的支出是独立的,我那时每个月的支出将工资全部花完,甚至是负债(花自己以前的积蓄)”。

当爱情遭遇现实
到了2011年6月,两人开始出现一些分歧。“我觉得她更物质了,我们经常冷战、有所冲突。”至于原因,白先生说“我们在收入上差别太大了,我这个收入在北京根本没法买房;她实验室的老师、导师和朋友,都反对我们在一起,因为我们差距太大了;她也是想为父亲和外甥着想。种种原因,我们在2011年11月就分开了,然后我就搬出来住了”。

白先生女朋友家在吉林,母亲于两年前患癌症去世了,家里有一个父亲和姐姐,姐姐已经结婚,并有一个外甥。“她特别负责,想在北京买个房子,等到父亲老时接他到北京养老,等她外甥在北京上大学时住在她家”,“而我给她提供不了这些”,白先生无奈地表示。

与白先生分手后,她女朋友“相亲过无数次,她的条件是不错的,但都没有成功”。“我们现在还联系很多,每天联系一次,周末有时候也会一起出去玩。有时候她晚上也会打电话让我过去,人都是很脆弱的,她现在31岁了,肯定特别孤独。”谈及这时,白先生语气里充满了深情。“这些情况是不是说明她的心里还有你?”我问道。“肯定是放不下的,我们在一起五年了,我们两个从感情的白痴到现在这样成熟。并且我们现在已经不是恋人关系,而是像最重要的亲人一样。别的情侣分开以后就成为敌人了,我们不是,我们还是最主要的亲人。只要她有困难,我一定会过去帮助她的,不论我将来怎么样。”“她现在特别的矛盾,一方面是我们的情感,另一方面是师友的压力和对爸爸、外甥的亲情。我不想逼她,让她自己选择吧,我在外很多年了,也很理解她,你在北京,没房子、没车子、没钱,拥有爱情是比较困难的。”

北京给他带来的……
问及这一切的原因时,白先生坦言“主要在于我自己,自己没有抓住一切的机会,没有往赚钱方向努力”。“我生性是比较乐观的,对于结婚买房这类的事情以前都没好好关注思考过,我自己觉得自己过得不错,并未考虑很多她在房子上的想法和感受”。

谈及对北京的印象,他表示“老北京人素质太低,北京的立交桥、路上掉头画线等设计都特别不合理”。他还提到自己在北京出了几次车祸,“一次车祸后,修车赔偿多达一万多,这和我的技术有些关系,但和交通设计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北京的环境我也不满意,空气污染太厉害了,今年一月份大雾时鼻孔里都是灰。”

谈到今年的打算时,白先生表示“我今年争取结婚,争取多赚点钱”,“现在还没有女朋友就结婚?”“现找吧,我也快三十岁了,以前爸妈知道我在这里处着女朋友,所以并不催我,现在知道分手我还单身,开始逼婚了。”“你和你朋女友还有可能吗?”“不可能了”,“为什么呢?”,“因为这是在北京!”

谈及自己的公司,白先生说“我们公司是个新成立的从事干细胞的公司,太脆弱,很不明朗,面临着政策和销售问题”。“什么政策问题?”“干细胞交易本身是禁止的,我们公司现在相当于打擦边球。”“今年会跳槽吗?”“很有可能。”

“我给自己设置了一个期限,如果两年内在北京没有什么突破就回去。我在北京有几年了。这几年,我也建立起了自己不大不小的圈子,如果我做什么,他们会提供帮助的。因为这些朋友是我用真情实感和真金白银换回来的。”对于他在北京接触到的混得比较好的一些朋友,“看着他们,其实心里还是不平衡的,别人混得很好,自己有些自卑。我需要做出一些事情,让他们觉得是互惠互利的事,然后和他们一样”。

脑海里一直浮现出《北京爱情故事》里的石小猛,越想越像,越像越想,久久挥之不去。都市的爱情,不是偶像剧里的王子遇到公主,不是王子遇到灰姑娘,也不是邻家青年遇到公主。发生在北京的真实爱情故事,更加打动人的定是两个背景相似、在北京打拼“蚁族”的爱情。《北京爱情故事》之所以受欢迎,最主要的在于其现实性引发的强烈共鸣。青年推崇,相互推荐,不是为了让悲剧传染,而是不想让悲剧重演。但眼下,我们只能想想。偌大的北京城里,每天灯红酒绿依旧,每天辛苦奋斗依旧,每天失恋依旧。

白先生的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他们两个人分手后仍是相爱的,这不言而喻,他们现在也是痛苦的。为何却偏偏得分手?“因为这是在北京!”采访中我总是不甘心地多问几次“你们还有可能吗?”只是答案是冰冷的。生命淡如水,爱从不卑微,诅咒爱是可耻的行为,任何两个人的真情实感都应得到祝福和恩佑。让我们每个人、让北京、让我们这个国家一起来思考解决这个问题,让任何人都支付得起爱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5年1月5日
后一篇:2015年3月12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