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流动中国的乡村社会”读书沙龙

(2014-10-21 16:51:31)
标签:

杂谈

本周四(23号)在北京师范大学附近的彼岸书店(靠近翠微大厦牡丹园店)举办“流动中国的乡村社会”这场读书沙龙,欢迎大家参与。

http://s1/large/001K94g6zy6MZkAcxCo70

活动介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离开家乡,成为城市打工者,留在农村的不是老人,便是孩童。曾经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早已成为遥远的记忆,被人们怀念着、向往着。当下中国农村的社会状态究竟是什么样的?农村社会的形态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作为一位成长于华南农村,同时又长期深入研究考察华南农村变迁的学者,中山大学教授吴重庆将青壮年大量离土离乡后的中国农村社会定义为“无主体熟人社会”。他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形成置于“大历史”的视野下加以考察,籍此从某一侧面观察中国基层社会在革命及后革命时代的历程与特征。

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农村社会的变迁和未来发展走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凤凰城市联合策划本期凤凰城市沙龙。本期沙龙以“流动中的乡村社会”为题,邀请专家学者、媒体精英,从社会学的角度来探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变化,审视当下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

活动信息

主办单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凤凰网城市频道

活动时间:2014年10月23日19:00-21:00

活动地点:彼岸书店,海淀区花园路2号牡丹科技大厦1楼

对话嘉宾:吴重庆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卢晖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李 礼 资深媒体人

嘉宾主持:叶一剑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

嘉宾简介

吴重庆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华南农村研究中心副主任,《开放时代》特约主编。作者独创“无主体熟人社会”概念,并将“无主体熟人社会”的形成置于“大历史”的视野下加以考察,籍此从某一侧面观察中国基层社会在革命及后革命时代的历程与特征。“无主体熟人社会”这一概念可以更为准确地揭示今日中国广大“空心化”乡村的社会特征。

卢晖临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博士,哈佛燕京访问学者,现为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在历史社会学、农村社会学与社会学方法论等研究领域有相当丰厚的积累。

李礼

资深媒体人,曾任《炎黄地理》主编、《中国国家天文》杂志执行出版人等。多家报刊专栏和评论作者。主编出版有《晋回忆——人文地理的历史之旅》、《民国前传》、《27站,中国近代史之旅》等书。

叶一剑

凤凰城市与旅游研究院院长,凤凰网城市事业部总经理。多年来一直以亲身的经历和思考,试图通过对一个个真实中国的切片的近距离观察,在完成对基层中国故事化记录的同时,寻找到那些鲜活的原生态的制度变迁的印迹,以此来丰富对于宏观层面的国家转型命题的探讨。并先后出版《乡愁里的中国》与《困境——京津冀调查实录》。

相关图书

《无主体熟人社会及社会重建》

http://books.ssap.com.cn/mallstore/Store_BookContent.aspx?f_id=C74028FCD54FC7A6F9A46045ACFBF801

《白昼之子——六十年代学人独白》

http://books.ssap.com.cn/mallstore/Store_BookContent.aspx?f_id=C74028FCD54FC7A632D9222108F312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